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赵安琪)12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揭牌仪式暨“同绘亚洲世纪新愿景,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新合作与新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12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揭牌仪式暨“同绘亚洲世纪新愿景,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新合作与新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翟东升表示,当前南亚、东南亚地区在全球格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在该地区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维护中国及整个亚洲地区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旨在深化该地区的学术研究,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学者,承担起应有的学术责任。

对于研究所的研究活动应聚焦的议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提出四个方面:一是致力于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团结与合作;二是助力推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互利共赢,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发展;三是遵循多边主义原则,坚持共商共建,积极为全球南方争取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四是提倡开放与包容,深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决反对文明隔阂。

海军装备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赵登平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需要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还需积极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与博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的成立正是这一战略重视的具体体现。赵登平也特别强调了东南亚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海上贸易咽喉要道以及南海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

“学界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研究分布仍存在不均衡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的成立有助于建立学术共识,在学科建设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进一步指出,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东南亚研究领域正呈现出学术探索与政策分析并重的态势。为此,研究机构与高校应重视学术传承与新老接替,为青年学者提供参与政策研究的机会。


12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揭牌仪式暨“同绘亚洲世纪新愿景,共筑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新合作与新未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叶海林提到,我国区域国别研究在南亚和东南亚领域面临学者代际断层的挑战,亟须吸纳年轻人才填补这一缺口。同时,叶海林认为,区域国别研究的根本目标在于深化我国对相关国家的认知。为此,他寄望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重点培养能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的专业人才。

对于南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孟庆龙建议:首先,应优先关注历史、语言与文化;其次,要认识到南亚研究的多层次性;第三,应注重多学科、跨学科与交叉学科方法的综合运用,拓展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围,关注语言、文化与心理因素,重视非传统学科的借鉴;第四,要高度重视南亚区域研究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最后,研究人员要有家国情怀,更好助推历史与现实融会贯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