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国际问题分析,应该遵守事实判断、价值判断、立场判断的顺序。三者应该从前到后,不能本末倒置。

像是我在评论拜登特赦儿子这事,错了就是错了,这就是典型的徇私,是美国政治叙事上非常不光彩的一页,而我也如实地将内容写了下来。

国内一些自由派的作者,同情拜登的护犊情深,认为这是一个老人可以理解的错误。这就是典型的价值判断、立场判断胜于事实判断的例子。

而沈逸教授、金灿荣教授等国际问题专家,在对待国际问题方面,更是时常出现立场判断先行,罔顾事实判断的情况,因此经常闹笑话,给出灾难性的结论。此类的正能量大V,虽然顶着名教授的光环,也会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骑墙姿态颇不美观。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对待俄乌战争方面,2022年的时候,有那么多所谓的专家十分看好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根本没有抵抗的余地,到了2024年又纷纷改口。

幸好网民们的忘性也大,不然以这些专家的素质,还能成为互联网上的常青树,的确也有点匪夷所思。

在叙利亚阿萨德问题上,沈逸、金灿荣就严重犯了立场先行的错误。(鉴于两位比较著名,其它正能量大V我也懒得看,于是选择这俩代表)。

而阿萨德政权之所以在12天就倒台,自然跟背后两大势力俄罗斯和伊朗的虚弱有关。

如果稍微了解点这个背景,作为国际关系专家的他们,也不至于把话说的那么满。





从事后的结果来看,阿萨德很快就逃到了莫斯科。专家们对于叙利亚政府军的预测完全是被打脸了。

长期浸淫在立场先行的思维模式之中去考虑国际问题,就会出现这样的逻辑错误,也常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莫名自信的虚妄感。

可惜的是,国际关系是多方势力角逐的结果,尤其是对象国内部的声音更为重要,如果罔顾这些事实,直接凭借自己个人的喜好来进行预测和论断,这样怎么可能会得出靠谱的结论呢?

国际关系学,如果拿社科研究的标准,最忌讳的是用个人立场来代替问题分析的大前提,让很多本应该成为佐证材料的强证据被忽视,从而给人一种网民冲浪的不专业的感受。

俄乌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沈逸教授提出“乌克兰幻灭时刻,演员该谢幕了”。从辞藻上,句式十分的华丽,但是这背后,还是充满了一种个人立场先行的傲慢。如今这种腔调似乎成为一些教授安身立命的显学了,这个就有很意思。



而我们的网民们对于这些国际问题专家的包容性也非常强,不管他们预测的是否正确,都强烈支持。

想来国际问题专家们对于自己的受众群体把脉得也非常准,因为他们就是立场先行的趣味。他们接受的就是这样一套叙事体系,在面对阿萨德逃到莫斯科上,他们还动情地觉得“俄罗斯是真仗义”,却忽视了,为什么阿萨德沦落至此。



以立场投喂立场,就能够百战而不殆,名利双收,岂不快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