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人才就是培养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做好人才培育工作。近年来,丰城高新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推动“政校企”深度合作,优化人才培育体系,为园区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智力保障。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教师代表队在2024职业院校汽车专业能力大赛现场答辩。
宜春丰城高新区新能源锂电产教联合体成立大会。
▲宜春丰城高新区新能源锂电产教联合体理事会会 员单位授牌。
▲宜春丰城高新区新能源锂电产教联合体第一届理 事会第一次会议。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现场工程产业学院揭牌仪式。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教师代表队在 2024 职业院 校汽车专业能力大赛荣获二等奖。
“政校企”三方合作
完善“育才”“用才”“留才”机制
育才兴城,丰城高新区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城,高标准引进职教集团或省内外公办优质高职(职教本科)院校设立分校,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丰城”建设。“为了培养足以支撑丰城产业、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和能工巧匠,我们力争建成职教城10万在校生规模。”丰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和园区搭台、企业和院校唱戏,丰城高新区联合洪州学院、宜春学院、赣锋锂业等校企单位,成立新能源锂电产教联合体,设置6个紧缺专业,实现学生入校即入企、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围绕科技产业精准“用才”方面,洪州学院、丰城中专等院校共与高新区10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派教师下企业挂职,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上课,形成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就业实习、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模式。同时,推动高新区企业与清华、浙大、中国科学院等28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成立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丰城研究院,研究院与企业在富硒农业、环保技术开发、磁性材料开发、干细胞研究应用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设立科研课题30余项,与12余家企业建立技术合作,8家企业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育好才”“用好才”还要“留好才”。丰城高新区真金白银落实人才政策。贯彻落实省市县人才政策,在双创项目、人才政策、人才发展资金、科研平台载体等方面予以叠加支持。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人口红利”加速转为“人才红利”
写好人才“大文章”,激活发展“一池活水”。2024年,丰城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48名(其中博士22人,全职引进8人,柔性14人),刚性引进国家级人才2名、省级人才5名,现共有国家级人才16名,省级人才24名,院士工作站2家,本科及以上人才1000余名;新签订人才合作项目49个,解决企业技术需求23个;新增熟练技术工人约600人,实现高新区高端和中低端产业人才均衡发展,由此可见,高新区人才队伍结构更加优化。
目前,丰城中专每年在高新区企业订单班有300多名学生、工学交替2000人次以上、实习就业600多人。洪州职业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增设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和智能冶金技术等四个新专业,即“九岭班”“赣锋班”,为企业点对点输送人才。同时,园区建成人才公寓7.7万平方米,协调解决74名人才子女就学难题,健全人才保障体系……预示这人才支撑体系更为健全。
丰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区已有2所已经建成的院校,即丰城中专、洪州职业学院学生总规模16670人;2所在建院校,即南昌理工学院、赣中职业学院;2所正在筹建的院校,即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理工职业学院。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注入发展活力。
目前,丰城高新区以新能源锂电产教联合体和“5+2就业之家”作为载体,搭建校企对接桥梁,为企业引进、储备各类青年人才。园区企业天玉油脂、恒顶食品与南昌大学合作项目荣获2023年度全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劳动力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高新区正从“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进一步缓解高新区就业结构性矛盾。
文/图 饶昱贝 聂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