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名人传,今天讲述明代广西布政使陈文衡的故事。

陈文衡(1537—1595),字惟平,号瞻岳,明代饶州府鄱阳县(今昌江区鲇鱼山镇凤岗村)人。他自幼勤奋好学,仕途一生,历经12任官职,颇有政绩,因积劳成疾于京城过世,享年59岁。《山东通志》《广东通志》均有他的记载。


明隆庆二年进士登科录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陈文衡参加乡试,中甲子科举人;隆庆二年(1568),他会试第五十二名,殿试三甲第九十名进士,初授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杭州)知县;隆庆末年(1572),升南京刑部主事;万历二年(1574)四月,为湖广道(今湖南省、湖北省各一部分)监察御史;万历三年(1575)十月,升吏部覆直隶巡按时,他上书弹劾冀北兵备右参议张希稷(字于田,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进士,曾任钱塘知县、山西佥事。宰相张居正部下)未果,被谪为庐州府推官、登州府推官。被贬后,他初心不改,依然安守职责,毫不懈怠。万历六年(1578),其父(字有光,号月溪,荫封承德郎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去世,他回乡守孝三年(实为27个月)。

张居正被清算后,他得以升迁。万历十六年(1588),南京兵部郎中陈文衡升广东副使备兵罗定道。在罗定任职期间,陈文衡尤为注重航道的疏通和大道的开辟。次年,他跋山涉水,组织疏通罗定江(南江)航道及开辟南山大道,历时两年完成,但却遭遇到不少阻力。据《鄱阳县志》记载,“陈文衡为官期间,为人峭劲,寡言笑,持廉守正,人不敢干……巡抚李贞借故陈文衡疏通河道不力,文衡陈述利弊,声誉远扬。”另据康熙二十六年《罗定州志》卷之二《建置志·牌坊》记载,“佥事侯公应爵建,副使陈公文衡重修。”陈文衡还修缮了罗定兴贤街“柏台霜肃”牌坊。“柏台霜肃”意在表彰罗定兵备道行使监察职权,确保罗定州官吏廉洁自律。

万历十九年(1591)四月,陈文衡升湖广道布政使司右参议;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任山东按察使,青州兵备;万历二十二年(1594)二月,任山东按察使;万历二十三年(1595)四月,任广西右布政使,终封授河南都宪;过世后,明崇祯六年(1633),罗定百姓呈举他为“名宦”,并将其木主(书写有陈文衡名字的木制神位,常用作祭祀)迎入名宦祠予以祭祀。

除勤政为民外,陈文衡还博学多才。万历二十年(1592),陈文衡刊刻《居业录》(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胡居仁讲学时留下的语录集,共八卷,十二类。为明弘治十七年秋胡居仁去世20年之际,身为其得意弟子和女婿“双重”身份的余祜编辑整理),并作“跋”(多写在书籍、文章、拓片之后,内容多属评价、鉴定、考释之类)说:“《居业录》旧有刻,岁久字板漶漫,中丞李公学宗正脉,以兴起斯文为己任,于先生之学有深契焉。大惧曲学乱真,而是书不传也。以余生近先生之居,亟命订之,因求遗本补正,遂为完书刻成,缀数语于末简。”清代,《居业录》录入《四库全书》时,采用的就是陈文衡作“跋”的刻本。他还将其在罗定期间开路、治河等资料,整理成《罗旁图说》一书,为后世留下宝贵资料。


陈文衡升迁的封赠圣旨碑刻局部(章朝光 拓藏)


陈文衡父亲陈月溪墓表碑刻局部(章朝光 拓藏)

明代,陈氏由乐平塔前迁凤岗建村,现凤岗陈氏宗祠存有碑刻两块。一块为陈文衡升迁的封赠圣旨碑。该碑刻于万历二年(1574),通高2.6米,宽1.2米,书有“奉天敕命”“奉天承运、皇帝勅曰”等字;另一块为陈文衡父亲陈月溪的墓表。该碑刻于万历六年(1578)秋,通高2.6米,宽1.2米,由隆庆二年的三位同榜进士共同完成。撰文者为张大器(字尚通,历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工部员外郎、资治少尹、成都府知府、诏安县知县等),篆额者为方学孟(字子醇,历任行人、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司佥事等),书丹者为刘应麒(字道征,号芝阳,历任礼部郎中、广东提学副使、四川参政、湖广按察使、应天巡抚等)。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文图丨施启权 徐墅华

编辑丨徐鑫鑫

审核丨涂伟明

欢迎向昌江区融媒体中心投稿

投稿邮箱:cjq3497@163.com

新闻热线:(0798)833751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