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好,我是坏编辑怀特,我又来了。

我,上升风向,ENFJ,多血质,赫奇帕奇,8w5,混乱中立……

你们看到了,一个贴满标签的人类,在做营销,这太合适了。

我一直明白,做营销就是给万事万物贴标签,我们也发明了一套自己的黑话,

卖得好的书叫头部,卖得一般的叫潜力股,卖得贼差的,叫遗珠。

这一点我跟我们领导很不像,他是一个爱撕掉别人人设的犀利老编辑。

见他第一面我就知道,坏了,遇上克星了。

我:在校期间积累了编辑出版的经验。

他:搞过非法出版物。

我:如图所示,反响热烈。

他:摆拍。

我:本人具备一定法律素养。

他:你不是学心理学的吗。


02

年轻人

是的,我有一个心理学学位。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做助手,工作内容主要是接待来访者,简单问询目前受困扰的情况并为他们预约适合的咨询师。

在这份职业经历中我收获了太多,可以说是罄竹难书。

极个别来访者非常喜欢我,表示希望能够一直见到我,或者把我带走一部分留作纪念。

有的则特别关爱我的身体,不许我吃垃圾食品,所以帮我吃掉我的外卖。

偶尔跟来访者家属也会进行一些热烈的交流,比如希望我有权利给他们插队,被我拒绝后提出想砸烂办公室电脑,我只好边给保安哥打电话边表示请家属您冷静一下,或者优先砸我办公这台。

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浓人微浓,直女微直吧。

也就是我非常纯粹的意思,我刚毕业一年,完全浑浊不起来。

我只是一个清澈的,时常不高兴的,湿气重的,爱钱的,年轻人。

所以,我果断地接住了出版社工作的橄榄枝。

这一次,我要把属于我的全部拿回来!


03

入职前,虽然我甚至还不了解出版社的分工架构,但我认为我很朴实很脚踏实地。

故而我的畅想是这样的:

① 打好基本功,做一个优秀的小编辑,被领导赏识,被同事关爱,稳扎稳打入行。

② 策划出版社科经典、先锋文学,与世界各地的作者谈天说地。

③ 突然被余华老师看中并收为关门弟子。

④ 写出一部惊世巨作《死去》并作为全球IP引爆世界。

⑤ 当社长。

正所谓,五年社长,三年模拟,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好燃。

然,入职第一天,我拿到了部门图书目录,此后开启了真实魔鬼职场游戏——五年营销,三年历劫:作为一个不太懂法(参考我上一篇)的专职法律图书营销编辑(心理学专业毕业),每天想办法让自己对一本法律书产生兴趣成为了我的核心工作。


04

五年计划开局即是破产,入职就被按在那开始狂做公众号。几年前的公众号还是颇有一席之地的,那个号也有一定垂直粉丝积累。

承诺具备法律素养的我,拳拳之心发了第一篇,第二天一看,阅读量500。

我没有气馁,翻书找话题,再接再厉,第二篇,400。

没有人能够打倒我!

第三篇,我复刻热搜话题,定制专属内容,稳抓用户画像,对齐各部门需求,精细颗粒度。

定时热门阅读时间五点半,发布,等待,刷新,焦灼。

同事:你标题写了个大错别字,快删咯!!!

我重生了,重生在自己没有辞掉上一份工作的时候。

这一次,我要把属于我的电脑救回来。

如果我的电脑没有被砸,我就不会挨骂,如果我没有挨骂,我就不会因为脸皮薄接受不了批评以及胆小如鼠怕被人切块带走而辞职来到这个地方!!!


05

,科学家

我才26岁,被迫与一些“无聊”的东西打交道。

曾经我打从心底里,对法学毫无兴趣,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尤其特意避开了这个学科,它在我眼里毫无魅力,我也不信有人会对这样的学科感兴趣,丝毫建立不起营销信念感。

我劝我自己说我也可以是一个学者,没准在编辑行业,也能发几篇核心。于是在我初入岗位坐立难安之余,不小心翻了很多书,进行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走近法学”。


走近法学第一期: 研究表明,在意大利,生儿起名切萨雷(Cesare),很容易出一些狠人。

第一个出场的切萨雷,一个生性懒惰的意大利没落贵族,被迫成为刑法学教父的男人——切萨雷·贝卡利亚。

1764年,这个懒散的小胖子投稿给了出版社一本6万字的小书,未曾想此后疯狂畅销260年,被翻译成了20多种语言,写于他的26岁。


贝卡利亚提出了很多前无古人的想法,比如“由国家来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公正的”“盗窃是一种不幸的犯罪” “强盗和杀人犯的行为逻辑是想纠正命运的荒谬”等等。

那个时代的人本主义的光辉,完全闪耀在这群人的作品里,你能看到一个贵族的灵魂在抵抗阶级,一个“一等舱人”在怜悯“三等舱人”的不得已犯罪。

随后,1876年,一个41岁的犹太人推出了他“臭名昭著”却也划时代的作品《犯罪人论》。

这是第二个切萨雷,一个军医,犯罪学家,大学教授,精神病院院长—— 切萨雷·大冰龙勃罗梭。

龙勃罗梭在年轻的时候选择了弃文从医,走上了和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道路,大抵是因为学文救不了意大利人,他也跟普遍浪漫主义的意大利人不同,在二战期间,作为一个军医,迷恋上了收集尸体和头骨。

这并不是出于一种变态。(也可能是)

他对1279名意大利罪犯的人体测量和相貌分析,提出了一个概念:存在天生的犯罪人!并且人们能够从外貌等特征将犯罪人辨别出来,即“相由心生”。

《犯罪人论》中提出的所有理论十分的让人震撼,当然也十分远离普世观念,不仅学界批评,读者也不赞同。但这始终没能抵挡住龙勃罗梭成为犯罪学之父,在此之前,世上没有“犯罪学”,在此之后,迷人的“犯罪学”诞生了。

龙勃罗梭把他收集的101个意大利犯罪人的头骨被陈列在了意大利都灵一家小小的博物馆内。此事曾经争议不断,但他的态度就是:最终把他本人的头骨,也陈列其中。


06

,天才

走近法学第二期:研究表明,如果你在26岁还没成功,就不能认为你是天才了。

这个研究观点因为严重伤害了我的个人情感,我会写的非常简短。

除了上文提到的贝卡利亚,上个世纪,另一位知名德国学者卡纳里斯,也恰好在他的26岁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法律漏洞的确定》,一经出世不仅成为了他本人的代表作之一,还成为了法学领域的重要奠基之作。


命运是如此的交织,26岁那一年,

切萨雷在玩头骨,

余华在文化馆摸鱼,

我在做营销编辑,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07

,傲天

当然,你还是会看到另外一些“无聊”作品。

有的确实无聊到让编辑本人都咬牙切齿,有的却带着激情湮灭书海,泯然众书。

看到做書以前推送过一篇内容,89%的新书得不到露脸的机会,我深以为然。

也许营销编辑捏着新书的命。

但是我们也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类,我们逆天改命的机会,并不多。

故而我选择改名,怀傲天,以增加改命概率,并把日常的交流语录一键替换:

我,怀傲天,誓死守护这本大部头。

呵,烂书,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除了畅销,我什么都能满足你。

这一百本卖不完,今天都不许回家。

如果入库时间有什么差错,我要了你们的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怎么知道我这辈子不会爆10万+!

同事:傲天,畅销书已经离家出走三天了

我:他认错了吗

同事:没有,他说明天就跳去别的出版社!


08

,我们

这篇文章其实我前后写作删改有一年半,第一版非常煽情,我屡次读完自我感动至极,后来觉得还是不能这么干,删掉了大概四五个故事,又变成了非常抽象的风格才来发。内心十分纠结和挣扎,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对这些书有没有一点助益,大概率可能完全帮了个倒忙。

专业学术图书,无论哪个学科,都逃不掉一句“无聊”的点评,挣扎在其中的编辑也许终其一生都找不到一本能让所有人看到的书。

我的领导已经60岁,我的同仁主要是70后80后,他们都还在法律图书生产的第一线,还在创造,还在发生故事,还在燃烧。

也许我搭建的台子很潦草,

但总要有人站在台上,大喊一句:passion!!!

看着这些“无聊”的书,

我的心头却总有掌声雷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