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为人生写下生动注脚
能够成为北京市检察机关援藏干部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援藏期间,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且有意义,生命在这里被无限拉长,感恩与西藏相遇,相遇皆美好,所见皆励志!
当飞机进入青藏高原上空时,雪域高原的壮美深深震撼了我。2024年,我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刚走出候机大厅,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检察院的领导便给援藏干部献上了洁白的哈达。一声亲切的问候,一句暖心的话语,让我如沐春风。
然而,踏上这片神奇土地后,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胸闷气短、彻夜难眠,意料之中的高原反应还是让我有些猝不及防。我牢记入藏注意事项:积极适应、乐观应对。那一刻我终于明白,这才是新时代援藏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叶春楼(右六)与在藏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
根据受援单位需求,我在拉萨市城关区检察院开展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我牢记入藏前领导的叮嘱,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工作中,“帮干活”“教干活”同步推进。根据区域特点,我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立足自身优势开展公益诉讼案件评查,围绕填写案由、调查核实证据、文书制作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案件办理,推动该院开展“乐游西藏检察公益诉讼”“守护暮年”“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督促行政监管部门加大食品安全、饮用水监管力度,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为避免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我推动该院依职权开展民事审判违法监督,及时纠正违法行为,促进社会治理。此外,我积极对接受援单位培训需求,向西藏、青海等五省藏区检察业务骨干讲授行政检察监督课程,并与城关区检察院同事交流生效裁判案件的审查重点,共同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理念。
西藏的美不仅在于美丽神奇的雪域风光,更在于藏族同胞的热情坦荡、淳朴善良。
世代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同胞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从不怨天尤人。走访入户时,藏族同胞总会慷慨地拿出牦牛干、酥油茶等特产款待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扎西德勒,瞬间就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藏汉一家亲的血脉让我们紧紧相连。
我既看到了西藏的壮美,也体验到了西藏的艰苦,更感悟到了西藏的精神。西藏带给我许多人生的感悟,给予我许多精神的力量。
这里有一个英雄的群体“老西藏”:翻雪山、蹚冰河、宿草地的十八军将士;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铮铮誓言的好干部孔繁森,以及老一代进藏工作过的驻藏部队官兵、援藏干部……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与当地干警接触越多,我就越深刻地体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越发受到感染和鼓舞。
援藏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家国情怀。援藏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援藏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我深切认识到“治藏方略”的内涵和西藏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建设好西藏是“治边稳藏”战略的重要基石之一,愈发理解了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藏这段时间,虽然离家远了,但我感觉离国更近了。援藏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锤炼,很多在藏工作的人是两地分居,甚至与家人处于三地、四地分离状态,夫妻无法团聚,父母无法照顾,子女无法尽责,大家习以为常的天伦之乐,对援藏干部来说是期望,对在藏干部来说就是奢望。与我们短期援藏人员相比,他们付出更多、贡献更大,他们才是雪域高原的坚守者、捍卫者。他们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情怀,让我深刻认识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真正含义,时刻激励我排除万难、勇往直前。援藏是一次民族融合的真实写照,来这里援藏的既有检察机关,也有医疗卫生系统,既有藏族也有其他少数民族,大家团结一致、情同手足,我援藏期间接触的在藏干部、援藏干部,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最真切的热爱。
西藏之行,为我的人生写下了生动注脚。援藏工作的结束,是一个“句号”,也是一个“分号”,既是一段难忘时光的结束,也是未知生活的开始。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一份不舍藏汉情,一份一生“援友”情,也淬炼了我的毅力。我将继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讲好援藏故事,赓续援藏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一名有责任敢担当的检察人,为促进京藏两地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口述:北京市门头沟区检察院 叶春楼)
于强兴:
藏族同事眼中的“多布杰”
“选择去西藏,就是选择去吃苦、去奉献,不能因为条件艰苦就降低工作标准。”每次分享援藏经历时,江苏省太仓市检察院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于强兴总绕不开“苦干”这个词。
2023年5月,于强兴正在筹备婚礼。当看到援藏报名通知后,他作为该院“95后”中层干部主动站了出来。
“我年轻、工作经验也少,正处于需要不断磨砺的阶段,援藏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争取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后,于强兴主动请缨援藏。
同年6月26日,于强兴挂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副主任,开始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当时,西藏自治区检察院正在拉萨市检察院抽调干警,对阿里地区看守所和社区矫正监管机构开展巡回检察,得知此事的于强兴主动要求前往。
2023年7月,于强兴(右)与同事到牧区调查核实案件线索。
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于强兴来不及欣赏高原美景,头痛、心悸、恶心等高反症状便已来袭。
对看守所巡回检察工作需在7月底完成,但阿里地区4个看守所之间距离较远,去掉在途时间,平均每个看守所的巡回检察时间仅有4天。时间紧、任务重,但巡回检察质量不能降低。一次,于强兴与在押人员谈话时发现了一条职务犯罪线索。为核查真实性,他翻过5座高山,跨越多片无人区和无信号区调查了解情况。回到住所后,他又迅速投入工作。
为保证顺利完成任务,他吸着氧、吃着药,努力克服身体上的不适,白天与在押人员谈话,收集固定证据,晚上再分类整理发现的问题,并与同事讨论下一步工作方向,这样“白+黑”的运转是于强兴的工作日常。巡回检察期间,于强兴协助起草的纠正违法通知书与检察建议,全部被采纳并整改完毕。
巡回检察结束后,于强兴迎来了更大挑战。拉萨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主任彼时正在最高检挂职,主持工作的同事恰好退休,该院党组研究后决定由于强兴主持部门工作。
西藏有4个监狱,其中3个位于拉萨。根据要求,每个监管场所要配备2名检察人员,每月派驻时间不少于12天。面对3个监狱、1个看守所的繁重驻监任务,首次带队伍的于强兴焦虑得多次失眠。
“人手不足,就得自己多做一点,一定不能辜负组织和同事的信任。”磨砺始得玉成,于强兴明白这道难关其实是自我提升的好机会。主持工作的4个多月,于强兴主动承担起多项工作,派驻、办案、案件沟通、执行活动监督……翻开他的工作日志,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于强兴的努力大家看在眼里,藏族同事都称呼他为“多布杰”(藏语寓意:具有强大的力量)。因工作表现出色,经西藏自治区检察院推荐,于强兴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