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依然潜伏着大量的反革命分子,于是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镇反运动。

镇反运动除了打击潜伏在大陆国民党特工、反动团体骨干之外,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清算那些旧社会欺压百姓的地主。

对于那些积极接受改造的地主,党中央也分给他们田地和生产工具,后来他们也回归到了人民群众中。



当时民兵们遇见了一名叫傅德辉的地主,并在他的家中发现了一张不同寻常的借条,借条的落款正是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看到这张借条后,民兵们大吃一惊,“朱总司令和你借过钱?”傅德辉点了点头,说出了那段往事。

民兵马上将这件事上报给了朱德,看到了这张泛黄的借条,朱德脑海中浮现出了那段往事,当时他还是一个胸怀报国之志的大好青年。

一、德国的邂逅

朱德出生于四川,早年也是想通过科举谋得一官职,后来形势突变,不光科举考试没了,就连大清也没了。于是朱德投笔从戎,进入了讲武堂步兵科学习。

23岁的朱德便已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成为了当地军阀的一名少将旅长。但是在军阀部队中摸爬滚打多年,他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军阀内部的腐败,他明白在这种部队中,并不能实现他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业余时间里,朱德比较喜欢看书,马克思主义著作深深的吸引了他,于是他开始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朱德先是前往了上海寻找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表达了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愿望。但由于朱德曾经在旧军阀中服役,而且没有入党介绍人,因此被陈独秀婉拒了。

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朱德不顾家人的劝阻,踏上了前往德国的求学之路。由于当时朱德已经是30多岁了,刚到德国时对这里的生活习惯非常不适应,光是语言这关就耗费了他九牛二虎之力。

朱德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结识了当地很多华人,他得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宣传委员名叫周恩来时,想方设法问到了周恩来的家庭住址,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救国之道。在周恩来的引荐下,朱德结识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在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下,朱德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党员。



在德国期间,朱德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国内“五卅运动”爆发后,海外华人纷纷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朱德也在国外参加了游行示威。由于朱德是共产党员,在德国始终受到军警的监视,这次活动直接导致朱德被捕。

之后在党组织的调节下,朱德被释放,但是德国政府剥夺了他继续在德国工作学习的机会,勒令他在规定时间内离开德国。

党组织得知这一消息后,安排朱德前往苏联去深造,但是此时他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原来工作的工厂已经把他辞退,口袋里的钱很快就花光了,目前他连去苏联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朱德的诸多好友中,有一个叫傅德辉的留学生,只能算是个熟人,暂且还谈不上知己。傅德辉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当时大部分留学生都是走的勤工俭学这条路,但是傅德辉不需要,他从来没有因为钱的事发愁过。

大概是受家族基因的影响,傅德辉不仅成绩优异,还很有经商头脑,他在德国开了一家豆腐作坊,收入可观。和朱德一样,傅德辉也是个爱国之人,他丝毫没有纨绔子弟那种玩世不恭的性格,为人十分仗义,所以他的豆腐作坊很快成为了进步学生的联络站。



得知朱德遇到困难后,傅德辉主动联系到了他,为他提供了吃住,并主动给了他100大洋当做去苏联的路费。朱德见状十分感动:“今日之恩我定铭记于心,来日将涌泉相报!”朱德当即拿出纸笔写下了一张欠条,傅德辉连忙阻拦:“玉阶兄乃义士也,区区100元何足挂齿。”

当时的100大洋算得上是一笔巨款,在朱德的一再坚持下,傅德辉只能收下了这张借条,德国一别今后可能再难相见,傅德辉始终保存着这张借条,倒不是等着朱德还钱,而是单纯觉得结交这样一名爱国人士是自己的荣幸。

二、“让他来北京”

从德国分别后,朱德和傅德辉便再也没有见面,他们的人生仿佛像是两条平行线,从此再无交集。

为了今后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朱德属于是秘密入党,从苏联回国后,朱德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为革命事业训练军事人才。但是没过多久,蒋介石便背叛了革命,朱德配合贺龙、周恩来、李立三等人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之后朱德经历了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逐渐成为了人民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一直在为民族解放运动而不懈努力。

朱德离开德国不久,傅德辉也完成了学业,回到了四川老家。因为学的是工科类学科,傅德辉凭借脑子里的知识,和朋友在家乡开了一个水泥厂,成为了一名民族资本家。

水泥厂成立初期,生意还算不错,工厂也扩建了好几次,但是随着买卖越来越大,合伙人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展现,最终在利益面前,大家不欢而散。

当时中国连年战争,对经济也造成的一定的影响,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傅德辉最终破产。由于当时通讯条件比较差,傅德辉和朱德一直没能联系上。

解放战争后期,傅德辉的家境逐渐落魄,而朱德在国内的知名度则越来越高,傅德辉原本可以找到朱德寻求帮助,但是他始终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一原则,只是对朱德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时间转眼来到1950年,全国开展“减租退押”运动,民兵们去地主家收缴借据,这些都是地主阶级剥削百姓的证据。这些收据、地契等会被集中销毁,从此百姓们不再为地主而劳动。

村里的民兵进入傅德辉家中时,他非常配合工作,主动交出了一沓借条。民兵队长一一查看后发现一张借条上写着“借得傅德辉名下大洋100块”几个字,落款正是朱德总司令。



“这张借条是怎么回事?是哪个朱德跟你借的钱?”民兵队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同名同姓。

“就是北京的那个朱德,朱总司令。”傅德辉平静的说道。

民兵队长最开始还不太相信,因为傅德辉故意搬出朱德,想要逃避清算,但是他仔细看了几眼这张借条,纸面发黄,但是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而且朱德的书法作品经常在报纸上公布,借条上的字体和朱老总的非常相似,看样子不像是伪造品。

由于牵扯到了朱老总,民兵队长只能把这张欠条逐级上交,朱德看见这张欠条后十分激动:“我在德国留学期间确实认识一个叫傅德辉的人,我确实向他借钱了。”朱德当即给傅德辉的家乡写了一封信:“傅德辉不是个坏人,他是一个难得的科学人才,不要为难他。如果方便,让他来北京!”

由于出身问题,傅德辉也曾被扣上了“剥削百姓”、“资产阶级”的帽子,多亏这张欠条让他与老朋友重新取得了联系。

朱德亲自在北京接见了傅德辉,柏林一别,转移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两人如今都已经两鬓斑白。朱德主动走上前去,张开了双臂:“德辉兄,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啊。

两人紧紧的抱在了一起,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出来。在北京的几天里,朱德带着傅德辉参观了大学和工厂,“新中国刚刚成立,急需你这样的人才,我希望你能把知识贡献给新中国的建设。”在朱德的眼里,傅德辉是从德国毕业的高材生,虽说回国后从商,但是对化工方面知识的理解足够深刻,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朱德的推荐下,傅德辉被任命为工业厅化验室主任,之后便扎根于西南,推动了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

一张小小的借条,承载了两人深厚的革命友谊,以傅德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家虽说没能直接参加革命,但是他们始终胸怀报国之志。

后来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了改革,推行公私合营,大部分民族企业家都把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贡献给了国家。

看似他们是把自己的产业交给了国家,实际上国家成为了他们坚强的后盾,那些民族企业家在公私合营后依然积极投身于生产活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