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跃龙之名源自跃龙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峰塔屹立山顶,见证宁海文风兴衰。跟随我们的步伐,一同探寻跃龙街道的古今变迁与文化名山跃龙山的魅力吧!


【地名来历】

跃龙之名源于跃龙山。跃龙山,古称卧龙山。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卧龙山,在县东南一里,又名应家山。因其山势蜿蜒如龙偃卧,故得此名。”明崇祯《宁海县志》亦载“跃龙山,位于东南一里,山势蜿蜒如龙卧,原名卧龙山,后由邑令黄淳改名为跃龙山,又名应家山。”黄淳,广东新会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次年调任宁海知县。跃龙山之名即在黄淳于宁海任职期间(1581-1584)所改。跃龙街道,古称广度里,自唐代设立以来,一直是宁海县治所在地,历史悠久。历史上,它曾被称作邑城、县城、缑城、城关等。2003年,正式成立跃龙街道。其行政区域广阔,面积达 117.2 平方千米,户籍人口 11 万,下辖 19 个社区、15 个行政村。


【文化名山】

跃龙山,尽管海拔仅 80 米,却承载着宁海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宁海的文化名山。山上的文峰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壬午年(1582年),历经四百四十余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宁海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的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宁海文风兴衰的故事。

宋、明初时期,宁海文风鼎盛,文人学士辈出。然而,明朝初年,靖难之变(1399-1402)后,朱对方孝等建文忠臣实施了严厉的文禁政策,导致宁海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文化陷入长期沉寂。直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距靖难之变已过去近 182年,神宗皇帝才下令为方孝孺等忠臣平反昭雪。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宁海的文化发展几乎停滞。

为了重振宁海儒乡的文化传统,倡导读书之风,1582年,即平反昭雪前两年,县令黄淳在跃龙山上主持建塔,并命名为“文峰塔”,寓意着再创宁海文化的新高峰。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黄淳作为有胆有识的官员的远见卓识,更为宁海的文化复兴点燃了希望之光。

视频: 2024宁波乡村著名行动之跃龙街道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图文:宁波宁海2024《乡村著名行动图文展》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