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1828年,来自西部边疆的安德鲁·杰克逊当选为美国第七任总统,给美国政治生活带来了新的气象。



杰克逊时期是美国印第安人遭到浩劫的年月,他们所受的苦难是历史上所罕见的,他因此也得到“印第安人杀手”的绰号。

1、战争“英雄”——杰克逊

民主党在美国政治中的崛起,与杰克逊个人的经历、气质、性格及社会影响力密切相关。在杰克逊及民主党的兴起过程中,美国的政党政治、选举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1828年杰克逊当选总统,意味着美国政治力量发生了一次重新组合,也标志着民主党最终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党。

杰克逊系北爱尔兰移民后裔,1767年3月出生于卡罗来纳边疆地区的瓦克斯豪定居地。他的父母两年前从北爱尔兰移居此地。在他出生之前,其父便去世了。杰克逊在艰苦动荡的边疆环境中长大,养成了坚定、固执和桀骜不驯的性格。他幼年很少受正规教育,故其文法与拼写上常出漏洞,参与政治活动后常被人讥为“老粗”。但他具有异乎寻常的直观判断能力和坚毅的意志,这是他政治上成功的个人条件。

独立战争中杰克逊的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他的两位兄长先后捐躯独立大业,其母在照护美军伤员时也染疾身亡,年仅13岁的杰克逊便成了孤儿,参加到美军的行列。次年为英军所俘并受到摧残。1783年,他从一个爱尔兰亲戚那里得到了300余镑遗产,来到查尔斯顿,靠斗鸡、赌博而在社交场获得一些名声。次年开始学习法律,在索尔兹伯里城的一家律师事务所断断续续干了3年,并于1787年获准开业。1788年他移居田纳西地区,并逐渐成为当地名人。

1796年田纳西成为联邦的一个州,杰克逊被选为该州第一个国会议员。这期间,他还经历了经济上的严重挫折,因土地投机失败而债台高筑,从此对东北部的银行信贷制度产生疑惧,转而从事种植业和奴隶贸易,蓄奴最多时达120余名,成了一个小有财产的边疆奴隶主。



杰克逊在政治上的崛起,始于其军事生涯的成功,而其军事生涯又以驱杀印第安人为起点。1813年夏,克里克人突然袭击亚拉巴马地区的米姆斯要塞,杀死并掳走数百名白人,使整个西南部为之震惊。10月间杰克逊以田纳西后备军少将之衔受命征讨克里克人,于翌年3月在密西西比地区的马蹄湾对克里克人发动夜袭,大肆屠杀,妇孺不免,幸存者不逾百人。这一仗使克里克人元气大伤,从而使西南地区唯一对白人构成威慑的印第安部落一蹶不振。杰克逊也因此而声名鹊起,被视为西南边疆的英雄,还因坚韧固执而被其部下称为“老核桃树”。1814年4月,他以追缉逃奴为名率军攻入西属西佛罗里达,于11月占领了该地区。

不久回师新奥尔良,与英军对峙,并在1815年1月8日发生激战,杰克逊以少胜多,重创英军,使其主帅帕克南爵士丧生疆场,而美军仅数人伤亡。这是美军在第二次反英战争(1812年战争)中所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大胜仗,杰克逊成为全国知名的战争英雄。

战后,杰克逊在西部的声望日高,而西部则随着移民的增多和开发的进展,在全国政治与经济生活中获得了日益增强的重要性。杰克逊因其出身、经历与气质十分迎合边疆社会的风习,故备受边疆居民的推崇。

与杰克逊同时的托马斯·哈特·本顿曾评论道:

杰克逊“心性的特质是具有迅速的、差不多是直觉般的感受力,善于判断,并立即采取果断行动”。

但杰克逊的政敌则指责他粗鄙愚陋、横暴专断。在政治上,杰克逊早年追随杰斐逊,思想中带有老派农业共和主义的烙印。他反对对联邦宪法妄作引申,主张推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倡导政府的节俭与简朴。凡此种种,使得杰克逊成为西部的政治代言人,依凭着西部的支持而登上全国政治舞台,并终成主角。

2、杰克逊的当选

杰克逊派在1824年出师失利之后,一直在积极活动,以图下次获胜。但直到1828年大选,杰克逊派仍自称“共和党人”,民主党之名是杰克逊当政以后才流传开来的。



杰克逊派被认为是一股具有革新精神的政治生力军,其基地在西部和南部。1826年春天,田纳西州议会再次提名杰克逊作总统候选人。

1828年的总统选举使杰克逊派如愿以偿。国民共和党的倾向东北部制造业集团的经济政策,激起了南部和西部大农业从业者的反感。南部的中小种植园主担心“美国体系”的国家主义方针会导致联邦对州权和地方权利的侵犯,并最终危及南部的“特殊制度”;西部地区的不满主要在于亚当斯政府扶植东北部工业资本而禁止西部移民任意占地。

这些不满情绪给杰克逊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之在选举中席卷了波托马克河以南、阿巴拉契亚山以西各州及宾夕法尼亚、纽约等州的广大地区,获得56%的普选票,而亚当斯仅在北部占有优势。

结果杰克逊以176张选举人票当选总统,而亚当斯仅得票83张。

杰克逊以前的历任总统都很少撤换官员,而杰克逊当政8年便任免官员500余人,他亲自任命的官员即占官员总数的10%一20%。

官职轮流制打破了由社会上层垄断做官机会的局面,为广大“普通人”敞开了仕途,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政治平等的精神,并且在一个时期内改变了原来官员昏聩腐败的状况,为政府工作增添了生气。

值得一提的是,杰克逊也是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的偶像。

3、以印第安人的借口吞并佛罗里达

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签订后美国正式成为独立国家。但这时的美国只占有大西洋沿岸80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也只有300万。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购买标志着美国领土扩张的开始。

美国外交史学家S·F·比米斯认为:

路易斯安那的获得“对于美国的重要性是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的。…它把这个共和国的领土增加了一倍。…它给予这个国家世界上最丰富的粮食,燃料和动力仓库之一。路易斯安那变成了美国向佛罗里达,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阿拉斯加扩展的走廊。”

路易斯安那购买进一步激起了美国统治阶级扩张领土的欲望。

佛罗里达是美国领土扩张的第二个目标。那里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是发展种植园经济的理想区域。最早属于西班牙。英法七年战争结束后,西班牙以此换得被英国夺走的古巴。美国独立后,英国与西班牙签订的条约又使东、西佛罗里达重归西班牙。

1808年,他派亲兄弟约瑟夫·波拿巴任西班牙国王,企图将西班牙置于法兰西版图之内。与此同时,大批美国人开始进入佛罗里达。



到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10。西班牙在佛罗里达的统治摇摇欲坠。美国利用这一时机,于1810年10月27日发表公告兼并了艾伯维尔河和珀迪多河之间的领土。

1814年,杰克逊在英美战争的炮火中进军佛罗里达,11月7日美军攻占彭萨科拉。1818年1月到5月,为围剿塞米诺尔人,杰克逊奉命再次进入西佛罗里达。由于内外交困,加之盟国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袖手旁观,西班牙感到对于控制这片领域已力不从心,乃于1819年2月22日与美国签订《佛罗里达条约》,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属地以及对俄勒冈地区(落基山以西,北纬42°以北的地区)的要求权一并让与了美国。

两年以后,58000多平方英里的东、西佛罗里达全部落入美国之手。

4、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杰克逊时期,随着西进运动逐渐走向高潮,白人移居者与印第安人的关系日趋紧张。为了获得广阔的土地和消除印第安人对西部开拓的抵抗,杰克逊政府采取了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政策,迫使印第安人放弃其土地权利,迁徙到那些遥远荒凉的地区去。在被迫迁徙的过程中,印第安人历尽磨难和痛苦,被同情他们的白人作家称为“眼泪之路”。

印第安人曾对杰克逊政府的残暴政策进行反抗,但终不能改变其不幸的命运。

杰克逊早年曾指挥征讨印第安人的战争,一直主张将印第安人驱赶到美国疆界以外的地区去,为美国人的开拓定居扫清道路。他在第一次国情咨文中便提出,居住在佐治亚和亚拉巴马的印第安人不得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他们“要么迁移到密西西比河对岸去,要么服从这些州的法律”,这实际是公开否认印第安人对其现居地的土地权利,流露出了驱赶的意图。



1830年5月,国会经过长时间激烈辩论之后,终于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印第安人迁移法案。根据该法,总统及各州可以就用西部未建州的公地与印第安人在东部的土地进行交换事宜同印第安部落进行谈判;迁移到西部的印第安人对新土地享有永久占领权;国会拨款50万美元以供行政部门完成迁移及补偿印第安人之用。

这一法令成为大规模驱赶印第安人的法律依据,恰如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法国学者阿历克斯·德·托克维尔所说:

“现在,剥夺印第安人是以一种正规的或者说是相当合法的方式进行的。”

驱赶印第安人也是以一种十分“文明”的方式为先导的,那就是与之签订条约。政府官员、土地投机商、迁移承包人和白人占地者联手合流,采用种种手段威逼利诱印第安人签订割让土地的条约。在杰克逊当政的8年中,美国政府与印第安部落签订的这类条约达94项,其中70余项为印第安人部落所批准。根据这些条约,印第安人让出了上千万英亩土地,近5万名印第安人被迫向西迁移。

杰克逊政府口头上声称要执行一种人道、公正、开明的印第安人政策,保证迁移自愿进行。但实际迁移过程却远非如此,挪用政府资财、中饱私囊、敲诈勒索、玩忽职守的丑闻迭有发生,使印第安人吃尽苦头;如印第安人不愿迁移,则动用军队驱赶,因屠杀虐待而死者不计其数。

最能反映杰克逊时期印第安人的苦难遭遇的,莫过于切罗基人的西迁。切罗基人在18世纪末让出其世代相传的狩猎地,迂居佐治亚州西北部的山地,并于1791年与美国政府签订条约,保证永远据有那些山地。

针对白人对印第安人不愿过文明生活的指责,切罗基人发展出来一种相当文明的社会生活,他们修造了整洁的房舍,接纳基督教传教士,用本部落人塞阔雅创造的文字印刷书籍,甚至还采用了一部宪法。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的土地权利。1828年,他们居住的地区发现金矿,招致白人的侵入。

佐治亚州政府极力否认印第安人的土地权利,千方百计迫使切罗基人西迁。杰克逊政府则听任该州践踏1791年条约。切罗基人长期以消极拖延的方式拒绝迁往西部那些“除了荒山和巨大的岩床外别无他物”的地方去。



1835年联邦政府诱使极少数被收买的部落首领签订了迁移条约,遭到大多数切罗基人的反对。两年后,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率领正规军和数干名民兵强制切罗基人迁移到俄克拉何马去。一路上军人和民兵频频施暴,百般虐待,加上严酷险恶的自然条件,无数印第安人死于饥饿、严寒、疾病和暴虐。有人估计,在根据1835年条约而迁移的18000名切罗基人中,至少有4000人死亡。一位曾参与押解的佐治亚志愿兵后来说,他曾参加过内战,亲眼目睹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场,有的身体被枪弹打成碎片,但这些都不能与切罗基人迁移的残酷景象相比。

切罗基人的西迁之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眼泪之路”。

5、印第安人的反抗

杰克逊时期的印第安人政策,激起一些受害的部落的强烈反抗,其中最大的两次反抗斗争是1832年的黑鹰战争和1835年的第二次塞米诺尔战争。

1831年,由于白人占地者的不断涌入和武力威慑,定居在伊利诺伊州罗克河河口的索克人和福克斯人被迫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密苏里领地。在这里,这些印第安人食物短缺,又受到敌对部落的威胁,于是,在首领黑鹰的率领下于次年春天重返故地。黑鹰返回的消息在伊利诺伊边疆居民中引起恐慌。杰克逊便命令正规军和民兵对黑鹰实行追剿。黑鹰率部沿罗克河进入伊利诺伊高地的荒野,同美军展开激战。后因饥饿疲乏,黑鹰不得不再次退往密西西比河西岸地区。正当渡河之际,美军开始惨无人道的杀戮,印第安人死伤甚众,连妇儒亦不幸免,黑鹰本人也受伤被俘。

在佛罗里达,具有苏格兰血统的氏族首领奥西奥拉率领塞米诺尔人与美军作战。1835年12月,奥西奥拉首先杀死了多次胁迫印第安人迁移的政府代理人,随后率数百名勇武强悍的部落战士在沼泽地带与政府军周旋,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神出鬼没地打击美军,迫使白人移民和美军不敢采取大规模进剿行动。

后来美军用背信弃义的方式俘掳了奥西奥拉。这场历时8年的战争,使美国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耗资近2000万美元,死伤官兵1000余人。



印第安人的反抗虽然不能阻止白人和政府的侵夺,但却充分显示出他们不甘屈服的英勇气概,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美国政府的印第安人政策的实质。

6、同情的人

杰克逊政府的印第安人政策遭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与谴责。杰克逊关于印第安人迁移的咨文一发表,便有一些富于人道精神的宗教团体加以抨击。

他们指出,杰克逊政府将孤立无援的印第安人送到西部的荒野,无异将他们推向死亡,乃是对文明人的一种罪孽。1830年国会在讨论印第安人迁移法案时,来自东北部的议员指责该法案旨在“安抚南部”,势必会玷污国家的名声;有些议员则批评杰克逊对印第安人迁移中的生计与安全缺乏保障,是地道的伪善。全国一些地方还举行了群众集会,谴责对印第安人实行迁移的政策,并支持印第安人向最高法院上诉。

1832年3月,最高法院就“伍斯特诉佐治亚案”做出了有利于切罗基人的判决,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对印第安人的某种同情。1828年切罗基人居住地发现金矿,佐治亚州政府制订法令,强迫切罗基人迁出现居地;由于担心白人传教士帮助印第安人,法令禁止白人未经允许和宣哲效忠州政府而在印第安人地区居住。

塞缪尔·A·伍斯特及其他10名传教士被控违反法令,被逮捕,遂上诉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决佐治亚州所有关于切罗基人的法令违宪无效。由于佐治亚州拒绝服从判决,加上杰克逊袖手旁观,该项判决形同一纸空文。

切罗基人后来在迁徙中的不幸遭遇,在杜会上引起许多人同情。美国和平协会把受欺压的切罗基人比做“美国的波兰”。



在1831年12月12日召开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会议主席詹姆斯·巴伯宣布大会最重要的议题是讨论总统的印第安人政策。

他谴责佐治亚州公然剥夺印第安人的权利和监禁两名白人牧师伍斯特和巴特勒的行为。新泽西州参议员西奥多·弗里林海森指责佐治亚州的行为是罕见的,“历史上不曾有过这样专横的侵占”。当时的一些共和党报纸指责总统是“传教士和印第安人的迫害者、司法独立和权威的破坏者。”

著名作家沃尔多·埃默森则抗议说:

“自从大地开创以来,从未听说过在和平时期,以及在一个民族对待自己的同盟者和受监护人时,竟然如此背信丧德,如此蔑弃正义,并对于乞求怜悯的悲鸣如此置若罔闻”。



不过,当时美国正处于开发西的高潮时期,人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新的土地,同时又受种族主义的影响,因而将印第安人视为西进的障碍,支持政府政策的倾向乃是社会主流,相形之下,对印第安人的同情与支持则显得单薄和软弱无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