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生活费是日结的,妈妈每天发50元给我”,近日,某网友介绍自己上大学时“生活费日结”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提到“日结”,第一反应一般是“日结工”及“三和大神”,那是少部分企业主与少部分员工之间选择的一种薪资支付方式。大学生“生活费日结”是一种调侃方式,当然不存在雇佣及劳动关系,不属于“你给我好好上大学,我给你支付生活费”的范畴。虽然大学生已成年,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尚未步入工作岗位,生活费自然由父母承担。
对于大学生的生活费,多数毕业生的记忆或认知是父母通常会选择一学期一给,或一月一给,由孩子自由支配。但是在网购盛行、即时购物成为可能的情况下,部分家人出于担心子女花钱大手大脚、进而养成消费奢靡及消费无节制的恶习,而创造性地发明出日结这一模式。
如实说,孩子告别高中,步入大学,方方面面开始发生变化。高中时期,孩子主要是埋头苦学,其他方面多由父母搞定或代劳,孩子也没有或鲜有学习理财、自我管理等能力的机会。进入大学,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网购成风的大环境下,孩子缺乏理财、控制消费欲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入学初期采取“生活费日结”的方式,似乎无可厚非,此举实则提供了一个缓冲期,让孩子逐步习得理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但如果此后依旧采取这种日结模式,我以为绝大部分孩子是反对甚至反感的,他们可能会想,你就那么不信任我吗?你每天给我50块,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问题是我每天的学习与生活那么有节律或规律吗?我想买个篮球,我想报个瑜伽班,但我每天只有50块,我要果断放弃上述本身合理的想法或诉求吗?如果孩子真的严格执行“每天生活费不超过50元”,显然对孩子的全面成长不利。一些家长不希望孩子在其他方面乱花钱,问题是大学生的生活显然不止于吃饱肚子本身,他们还有很多心理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该网友还说,“她能晓得我是几点钟起床,因为我起床的第一件事绝对是收红包”。这样看,家长选择日结生活费的意图或许不止于“财权控制”,还包括子女实时状况的知情权。一句话,部分家长总想知道孩子在干什么、在哪里、和谁在一起。这无疑反映了部分家长把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当中学生看的不良心态,想全方位知晓甚至监控孩子的权力欲望。
孩子大了,想法与做法经常与父母不一致甚至相左,少部分会进而出现“断亲”现象。某种程度上,家长的“生活费日结”方式是对子女“断亲”的一种反抗。
退一步说,想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家长仅通过“生活费定额配给制”是不够的,也是行不通的,相关的理财知识及自我管理课程的系统学习,才是治本之策。 □姚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