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徽因和冰心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33年冰心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小说被林徽因读到了,于是林徽因立即叫人给冰心送了一坛醋过去。难道她是想用这个特殊的礼物褒奖一下冰心文章写得好吗?事情还真没这么简单。



冰心与吴文藻结婚照

冰心和林微因同为福建人。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和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是清华的大学校友,他们交情很好。1925年暑期,在美国留学的林徽因和梁思成遇到了同样留学的冰心、吴文藻。他乡遇故知,那种亲切和激动是难以言表的。接下来他们的接触是比较频繁。那时的林徽因和冰心曾一同泛舟、一同野炊,关系相当融洽。至今还留有当初野炊的合影。她们都喜欢诗歌,都喜欢泰戈尔。她俩的缘分不仅如此。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作者)的家就是冰心祖父购买的那个院子。



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照

30年代他们归国后,冰心和吴文藻任教于燕京大学,而林微因、梁思成夫妇受邀去了张学良当校长的东北大学。后因林徽因身体的原因夫妇二人辞职,搬回北平居住。

照理说本就有交集还交情不错的两位才女相聚一城,应该让曾经的友谊开枝散叶才对,但实际上她们并未有更多交往。直到冰心的一首长诗《我劝你》和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后才将两人的交集重新拉回公众的视野。

1931年9月20日冰心在《北斗》刊物上发表一往届名为《我劝你》的长诗。诗的内容是劝告一已婚女子别相信一位已婚的诗人,否则女的丈夫将会离她而去。内容映射了当时流言甚嚣尘上的关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感纠葛。可以想象林徽因看到此诗后的心情,被人以昭告天下的方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劝诫,谁也不能接受,何况是心高气傲的林徽因。虽然她选择了沉默,但两个人从此就有了嫌隙。

1933年9月27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2期刊载了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此后连载到报纸第10期。当时所有读过篇小说的人都认为冰心影射的是林徽因和她的沙龙。

曾经的北平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有几个核心的知识分子群体,北平的以朱光潜和林徽因的沙龙最为知名。

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朱自清、梁宗岱、李健吾、萧乾、费慰梅、费正清等文化名人都光临过林徽因的沙龙,每个周六下午这些人都汇聚到林徽因家的客厅,大家畅所欲,无所不谈。

其实大家时常在一起聚聚会,交流一下思想,讨论一下话题和看法我认为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却让她们的沙龙变了味。小说把女主人描写成一个风情万种的名媛形象,她们的聚会充满了暧昧和腐朽的小资产阶级情调。通过小说里人物一些相貌和细节的描写不难看出,冰心都有具体的影射对象。笔触明显着重渲染女主人,把小说的主人公太太描写成“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感觉。讥讽的矛头不是知识分的社交本身,有很浓的“嫉妒”色彩,因此招致了林家沙龙里知识分子的集体反对。

其实冰心也办类似的茶会,当时常去的有顾颉刚、郭绍虞、郑振铎、马季明、沈从文、巴金等人,基本以燕京大学的教员和学生为主。但她却对林徽因的沙龙颇有微词,这很让人费解。

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后,10月7日林徽因也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一了篇题为《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附梁思成群通讯四则)》的通讯文章。这篇文章发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公众科普建筑学知识,也不是为了学术探讨,更多的是为了正视听,让读者知道,国难当头自己和梁思成在做什么。

很难说她不是在回击冰心的讽刺,林徽因也同样想借此还自己客厅一个清白。不止于此,林徽因还告诉李健吾一件事。当时林徽因正好从山西回来,带了几坛又陈又香的醋,立即叫人给冰心送去了一坛,以后便不再往来。

两人的关系何以到如此地步,小说也罢送醋也罢只是表象,仔细分析是有原因的。两人应该之前就有所嫌隙,只不过后来爆发罢了。

一是两人成长经历本就不同。

冰心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这是一个开明、有爱、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不但父母感情稳定,姐弟感情也好,冰心回忆自己的童年说:说到童年,我常常感谢我的好母,他们养成了我一种恬淡,“返乎自然”的习惯,他们给了我一个快乐清洁的环境,因此,在任何环境里才能自足,知足。我尊敬生命,宝爱生命,我对人类没有怨恨,我觉得这么多缺憾是可以改进的,只要人们有决心,肯努力。

她11岁之前啃定许多大部头古典名著,但她不喜欢《红楼梦》。这样一个再幸福的人她是不能体会封建大家族里的生存之道和纠纷的。她以后的生活也都顺风顺水,她是无法理解坎坷境遇下人的那些复杂情感的,更不会体会到那样境遇下的人的真正需求。



冰心

而林徽因不同,虽也是有名望的大家族但她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一个妾,虽然她得到父辈的喜爱但她的母亲倍受冷落。她的母亲常把怨气撒在她身上,在父母感情的夹缝中她倍受煎熬。

后来她父亲又纳了第二个妾,这个小妾受到父亲的宠爱,自此她的母亲更无翻身之日,作为女儿看到这番情景她心头是何等滋味。但她的父亲始终是爱她看重她的,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幸好有梁启超和梁思成的照顾,她的婚姻还称得上美满。



林徽因

我们无法忽视后天经历对性格的重塑作用。著名作家张爱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童年经历悲惨,以致后来性格孤傲、自卑、不善交际、不善言谈,她作品的风格基调也是两个字悲凉。林徽因虽性格阳光,但成长道路的坎坷让林徽因体会了艰辛,母亲的境遇和过早的情感经历让她更早成熟,情感的触觉更加敏锐,感情也更加丰富。

二是观念和性格的不同让两人难以相处。

她们都是留过学的人,都学识渊博,见识上都不差,冰心虽学贯中西但思想更趋向传统。 “五四”运动将冰心推上文坛,但观念传统,言行及作品有旧意识痕迹。而林徽因更西化和现代,更自然、真实、率直、包容,有新女性的全部特征。

沈从文曾对私下对朋友说:冰心则永远写不出家庭亲子爱以外。

卞之琳评论两个人说:林徽因和冰心完全两种性格。冰心显得大度,但圆滑。林徽因性子急脾气大,喜欢说话。

这也表现在待人接物两人各有不同。

冰心置身胡适中中心的文化圈,徐志摩是圈中活跃人物。徐志摩遇难,林徽因等众多好友发文悼念。冰心未发一言。她似乎对徐志摩有微辞。她自己说自己没有对徐志摩讲过一句好话。她还私下给梁实秋写信,谈到徐志摩时也用“女人”一词,反复影射,似有所指,

她们二人应原本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不然也不会后来回到北平接触那么少。大家本都心照不宣,只是未曾捅破。

《我们太太的客厅》小说一出,大家都看出了其中的影射,矛头是直指林徽因的。但冰心九十二岁接受采访,她说影射的是陆小曼。但她在审定访谈稿时在林徽因和陆小曼名字上有很多的删除符号,并嘱咐不得使用。

小说明明写的是北平的客厅,但陆小曼在北平时是不会邀请一群人来家里读诗的,南迁上海后更无可能。小说里只有在喜爱京剧方面与陆小曼较一致,其余都贴近林徽因,对客厅里男人的描写都符合徐志摩、金岳霖和梁思成等人的特征。

因小说之事生了嫌隙,以后的成见误解难以避免。冰心曾应宋美龄的邀请加入宋领导的指导委员会,担任该会文化事业部长,并当上了国会政员。从而引起了文化人的议论,一时微词不少。而林徽因于贫病交加中不移清高品行。两人不免会被拿来比较。

傅斯年在给教育部上书时夸林徽因“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场面上的文字尚且这么说,私下人们的评说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些如果传到冰心耳里,再大度的冰心也不会平静。

林徽因51岁就去世了,过早的离世无不让人感到痛惜。冰心人生幸福且高寿。有生之年也持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但后期冰心在公众面前对林徽因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正面的。

冰心去世十年后,在她们的家乡福州市,名人雕塑园被建成,里面专为林徽因、冰心、庐隐三人做了一组铜塑群像。林微因居中,冰心居右,庐隐居左。

二人生前说什么也不会想到以后会以这样的方式朝夕相处。倘若她们能看到此景必会相逢一笑泯恩仇吧。因为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啊,每个人自有风格,都是我们尊敬的文学前辈,因秉性不同而行事不同,不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吗。

我们是不可能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她们热闹的沙龙了,但以此方式让她们朝夕相伴和睦相处可能是我们对她们最好的纪念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