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琼瑶的离世,她的一些过往经历也逐渐被世人所知晓。关于琼瑶,人们通常只记得她被贴上的“第三者”和“恋爱脑”的标签。
但事实上,她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如同她的母亲一样。她们的行为背后,都是对自由的深切渴望。
大家都知道琼瑶的爱情观非常前卫。在那个封建婚姻和传统道德盛行的年代,她敢于追求个人的情感满足,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总是勇敢地表达出来。
在写作方面,琼瑶的文笔细腻且情感丰富。她笔下的人物都像是她自己的影子,不受世俗束缚,敢于爱恨分明。
琼瑶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才华和爱情观,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母亲。从琼瑶的作品和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母亲的影响无处不在。
提到琼瑶的母亲,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她叫袁行恕,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庭。
袁行恕于1908年出生在常州,她的家族在当时非常有名。她的父亲袁励衡不仅财力雄厚,还被誉为“中国近代金融的开创者”,地位显赫。
因此,袁行恕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随着父亲见识了广阔的世界,这使得她的视野超越了常人,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化和思想。
然而,她的家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有思想、有文化、有见识的大家闺秀,却选择了下嫁。
为了进一步培养女儿,袁家找了一位家庭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位教师叫陈致平,比袁行恕大七岁,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思想开明。
按理说,两人门不当户不对,除了师生关系外不应有其他联系。
但袁行恕的书香气息吸引了陈致平,而陈致平的开明思想也深深吸引了她。在相处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袁行恕爱上了比自己大七岁的教师。
然而,袁行恕的父亲怎么可能同意女儿嫁给一个穷酸教师。
袁励衡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他认为陈致平无论从哪个方面都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一向懂事的女儿这次却异常坚定,她认为打动自己的不是陈致平的家世,而是他的才华和品格。
这让袁励衡陷入了两难,一边希望女儿幸福,一边又害怕她嫁过去吃苦。陈致平见状,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陈墨西,陈墨西得知后立即采取了行动,亲自写了一封信给袁励衡。
信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袁励衡的态度确实有所转变,最终袁行恕和陈致平成功结婚。
虽然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婚后,由于陈致平收入微薄,两人的生活颇为艰难。从书香门第的小姐到穷酸教师的妻子,这种身份的落差让袁行恕很不习惯,但她从未后悔,一直相信自己选择的爱情。
或许正是这样的坚持,造就了日后女儿与自己一样的追爱之路。
婚后,袁行恕和陈致平共育有四个孩子,其中就包括长女陈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琼瑶。
琼瑶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她继承了母亲的才情,走上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她在高中时,像母亲一样爱上了比自己大25岁的老师。
正是这段经历,让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窗外》。这本书因为表达了与当时环境截然不同的恋爱观,引发了广泛共鸣,使小说大火。然而,也因为这本书的发布,结束了琼瑶和第一任丈夫庆筠的婚姻。
琼瑶虽然与母亲有着相似的敢爱敢恨的精神,但成长环境却大不相同。
琼瑶出生于1938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的一家自然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为了逃离战争,父亲陈致平带着妻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为了谋生,他们四处奔波,生活十分艰难。
在逃难的途中,还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当时年仅6岁的琼瑶亲眼目睹了日本兵用枪抵住父母头部的画面,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不仅如此,幼时的琼瑶还经历了战争带来的恐惧和贫穷的艰苦。父亲陈致平是一位清贫的教师,他拒绝动用妻子娘家的财力,一直坚守着教师的工作。
他们一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白天用桌子办公,晚上用来睡觉。也许正是这种艰苦环境,激发了琼瑶的文学天赋。
她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苦闷。就这样,她创作了自己的处女作——《可怜的小青》。
在这样的环境中,琼瑶逐渐养成了一种复杂的性格,自恋中带着自卑,坚强中带着要强,反叛中带着务实。
在她日后的作品中,透露出对自由恋爱的强烈渴望。她笔下的人物总是为了追求爱情不顾一切,甚至打破世俗。有人认为,她笔下的人物其实都映射了她的内心,她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求都倾注其中。
这也使得琼瑶在与前夫分开后,面对有家庭的平鑫涛时,依然坚定地认为这是遇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如今,琼瑶的离世令人叹惋。回首她的一生,可谓是轰轰烈烈,著作与爱情皆然。她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倾尽自己的热情,在文学与情感的世界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她与母亲如出一辙,都化成了璀璨火花,潇洒走过人生之旅。
来源:百度百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