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眼瞅着冬至就快到了,这可是咱老百姓打小就念叨的重要节气。在过去对待冬至更为重视,在民间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指的是它的重要性不亚于过年。只因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就是以冬至作为新年的开始的。

而且冬至节气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数九”。过了冬至,数九寒天正式开场。在乡下,很多的老人们到了冬至节气,就掐着指头算日子,念叨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而这里的“一九”、“二九”、“三九”等等,就是数九的习俗,指的是冬至节气后,每九天为一个“九”,依次是“一九”、“二九”,一直到“九九”。

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在12月21日,也就是从这天开始“数九”了,其中在三九、四九期间往往是最冷的。不过,数九的算法也有讲究,在古代多数地方都是从冬至节气后逢壬日开算,一格格数满九九八十一天,寒尽春来,日子才有了盼头。

那冬至节气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往后的日子是冷是暖、雨雪多寡,可都揪着大伙的心呢。咱今天就一起来提前了解下,看看老祖宗传下来的俗语咋说的。

冬至,堪称二十四节气里的“重头戏”。打这天起,太阳公公像是跟北半球较上了劲,开始慢慢往回挪,白昼时间一丢丢地变长。虽说理论上阳气渐生,可现实很骨感,气温不升反降,各地一股脑儿扎进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数九寒天”。

说到冬至的天气,民间俗语那可不少,里头藏着预报天气的“密码”,这也是古人的“土方法”。

第一句是“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这句谚语的意思直白得很,就是说冬至这天要是大晴天,那正月里大概率雨水滴答,换言之就是春节期间的雨雪比较多,湿冷得人直跺脚;

反过来,冬至节气当天下雨,或者是下雪了,这样预示着正月的时候晴天多,雨雪少,大家就能舒舒服服走亲访友。


虽说没什么科学精密论证,但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不少乡亲心里都信这说法,冬至一到,先瞅瞅天色,默默给春节的出行、聚会做打算。

第二句是“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像是老天爷跟咱玩的“冷热平衡游戏”。说的是如果今年冬至节气冻得人缩手缩脚,别愁,大概率春节能碰上暖洋洋的好天气,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都少穿两件衣服;

而要是冬至日暖阳高照,气温宜人,那可得提前备好大棉袄,春节前后保准冷得人够呛。

第三句是“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这话把冬至时段细分了。赶上冬至在农历月份的月初,开头这阵子相对暖和;落在月中,整个数九寒天基本都冷到骨子里;

而导致节气拖到月末了,严寒就来得晚些,开春前还得哆嗦一阵。而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在月尾了,预示着今年的冬季冷得迟。


还有最后一句“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也是提醒大伙,冬至的冷暖跟来年开春息息相关,冬至节气比较暖和,那么冷得比较迟,可能农历三月份还很冷,这样就可能是暖冬。而冬至节气比较寒冷,预示着来年春天暖的早。

然而,暖冬可不是啥好事,后续低温没准缠着不走;寒冬难熬归难熬,来年春天说不定早早敲门,鸟语花香来得更快,这样对农业也更有利。

虽说这些俗语不能当成实打实的天气预报,但里头满是先辈的生活智慧。过去没卫星云图、气象预报,农民种地、渔人出海、旅人赶路,全靠这些口诀拿捏天气变化,规避天灾。

如今科技发达了,手机一点,未来半月天气一目了然,可老俗语的魅力丝毫不减,逢年过节唠嗑时,大伙还是爱念叨几句。

冬至快到了,不管晴天雨天、冷冬暖冬,都是大自然的安排。咱不妨泡壶热茶、包顿饺子,跟家人围坐炉边,静静等着新年的脚步,守着这份独有的节气仪式感。说不定啊,一边唠着俗语,一边抬头望天,就能提前窥见春节前后的冷暖雨雪,把日子过得从容又舒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