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过年来的比往年早很多,也导致很多地方暑假提前到来了,这几天很多地方都已经陆续公布了中小学的寒假放假安排,基本都是在2025年元月份中旬就放假了。而在元月底就是春节了,所以距离过年也就没多少时间了。
关于今年冬季,可以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了。而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今年冬季大概率又是“暖冬”了。甚至有些人还说,今年是“暖冬”无疑了。那今年是“暖冬”成定局了吗?农村的一些老一辈人凭借多年生活阅历,敏锐捕捉到三大关键迹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是今年的11月份和12月份较往年同期都要偏暖。这一点大家也应该印象深刻。回望刚过去的 11 月,记忆里不再是呵气成霜、手脚冰凉的画面。不少地方阳光和煦,街头银杏依旧身披“金袍”,迟迟不愿落幕;
而公园里,老人悠然晒着太阳,孩童嬉戏玩耍,全然少了往年裹紧棉衣、缩手缩脚的狼狈。
温度计上的数字更是直白,多地气温一路攀升,屡屡刷新过往 11 月的最高温纪录。
本应是冷空气频繁“刷存在感”的时节,却暖意融融,让人大跌眼镜,这般反常,成了暖冬猜想的有力佐证。
其次,老祖宗流传的俗语,也悄然应验。今年冬至姗姗来迟,落在了月尾。只因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寒冷在二月”的说法,这句口口相传的农谚,也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它仿若时光的预言家,暗示着后续天气走势。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冬至节气在农历月份的上旬,冬季就很冷。而在中旬,冬季就暖和。如果是在月下旬,冬季也暖和,可是在后面却可能出现倒春寒,特别是在农历的二月份的时候,还可能出现大的降温,甚至是降雪的天气。
而今年的冬至节气,就是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在下旬。冬至的特殊节点,仿佛定下了冬季冷暖基调,月尾冬至,意味着前期热量有所积蓄,冬天伊始相对温和,可别被这表象迷惑,它还藏着“后手”——倒春寒或许会在来年二月杀个回马枪,给毫无防备的人们来个措手不及。
最后还有一个迹象,那就是全球变暖的大环境。如今全球变暖不再是遥远的学术名词,而是真切影响生活的现实难题。
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冰川加速消融,海平面持续上升,连锁反应下,冬季气温也裹挟其中,节节攀升。
一年高过一年的冬季均温,像是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却又不容置疑地宣告:暖冬不再是偶然,正渐成常态。
也是因为这三种迹象,所以多数人都认为今年暖冬的概率更大了。然而,暖冬若来,农业首当其冲受其影响。作物生长如同严守时刻表的精密机器,温度是关键“调节器”。
暖冬会打乱时令节拍,本该休眠的小麦、油菜,在偏高温度下可能提前返青,消耗过多养分;花芽过早萌动,一旦花期撞上倒春寒,娇嫩花蕊瞬间“折戟”,果园收成锐减。
另外害虫也趁机活跃起来,暖湿环境成了它们滋生繁衍的温床,肆意啃食农作物,农药用量攀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面临双重考验。
虽说当下断言暖冬为时尚早,但未雨绸缪总没错。即便整体偏暖,极端天气也常来搅局,阶段性大降温随时可能呼啸而至。
农民们得加固温室大棚,备好保暖物资;给牲畜添足饲料、修缮圈舍,抵御突袭的寒冷。城市居民也别掉以轻心,衣橱里留几件厚棉衣,以防气温骤降;家中备些常用药品,应对换季流感。那么,你认为今年冬季是暖冬,还是冷冬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