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谭延闿,在20世纪可谓是叱咤风云,其父亲谭钟麟官至两广总督,簪缨世家的背景下,他自己还混得一个翰林将军的名号,除此之外,更兼有“谭三法”的俗名。
这三法讲的是诗法、书法和枪法,表明其宦海沉浮,在北伐行动结束后,谭延闿任职行政院长,值得一提的是,出身名门官至高位的谭延闿身边不乏阿谀奉承之辈。
但他却十分独特,有文人趁着他过寿的时候,写了一篇讽刺嘲讽的文章发表到了报刊上,没曾想还获得了社会关注,引发了热议,有人称谭延闿是用人唯亲凭借关系上来的。
这件事也很快被有心人告密到了谭延闿耳中,得知情况后,谭延闿非但不生气,反而大喜过望,连忙找人邀请文章的作者张冥飞,且以上宾待遇迎接他,称其是他的好友。
谭延闿紧握张冥飞的手表示“放眼四望,唯有足下敢于说出这样的话,且有这一的文采,我没能发现,实在抱歉,希望足下能够来到行政院任职参议,暂且屈就”。
这番话让张冥飞羞愧不已,他回到家就写了一封道歉信,后将聘请的书信退回,谭延闿的名声也就此转好,1930年,谭延闿去世,蒋介石为其举办国葬之礼,场面隆重。
而曾经批评过他的张冥飞也到场扶棺痛哭,可见谭延闿的文人风骨属实令人敬重,并非只依靠家学渊源,这才能能被称之为民国政坛的“不倒翁”,同时又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短短五十年的人生当中,他的一生无愧于传奇二字,1880年,他的出生就已经注定了不平凡,当时谭钟麟给他请的老师是曾经教出过齐白石的大学问家王闿运。
可见谭钟麟对于家里这个少有的文化苗子非常看重,5岁让他进了私塾,三天就要写一篇文章上交,五天就要求编一首诗文出来,更写的一手毛笔字,光绪的老师对他也十分看好。
帝师给出的评价为“奇才”,后和陈三立、谭嗣同两人同名,并称湖湘三公子,可以说谭家能够出一个这样的后代确实值得庆贺,而他在24岁时考了会元,破了湖南两百年的记录。
也就是会试第一名,不过由于谭延闿的祖籍是湖南,又因为谭嗣同投身革命,慈禧对此十分不喜,就没有认同他的状元名号,不过谭延闿能够在政治影响下成为湖南唯一中会元者。
其中的含金量毋庸置疑,他的父亲和老师都以此为荣耀,将其视作未来的大人物,但风光万丈的谭延闿却有着一段艰辛的历程,那就是他出身庶出并不是嫡系家族成员。
他的母亲李氏当时只是一个通房丫鬟,上桌吃饭都不被允许,基本只能站着吃,从小谭延闿的外号就是“小老三”,暗示他是家主的小老婆生的,名不正言不顺,让他认清地位。
在谭延闿长大一些后才了解到这些情况,封建习俗下,他的目前要么在别人都吃完了之后再上桌吃剩饭,要么就一旁站着吃,谭延闿对此无法忍受,将碗端离桌面,与母同食。
不得不说,谭延闿虽然是文人风骨,但对于孝道向来毫不退让,面对主家妻妾的压迫,谭延闿用尽浑身解数护住了母亲,让她不受到任何欺辱,且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谭钟麟喜爱。
这也引得谭钟麟开始关注他们母子二人,在饭桌前站立24年随侍的李氏,算是真正走上了母凭子贵的道路,在谭延闿高中会元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提出要求,让母亲上桌吃饭。
自此,李氏在谭家的地位发声转变,同样被称为夫人,不过由于她过往也就是比仆人好一些的通房丫鬟,一朝地位逆转,确实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潜意识比较针对她。
一旦出现问题,都会过度的谴责李氏,所幸谭延闿的才华并非昙花一现,而是随着时间流逝不断增进,任职高位后也不再有人敢说什么闲话,不过在李氏去世的时候还出现了问题。
1916年,李氏去世,谭延闿当即赶到家中奔丧,次年,李氏棺木被运送至谭氏的族祠,按照规定,妾室死后不能走大门,而灵柩出殡自然应该经过族祠,所以不可避免的相遇。
族人对着谭延闿要求他带着母亲棺木从侧门进入,谭延闿当即大怒,自己躺倒在棺木让令人往里抬,称谭延闿已死,走大门出殡,可见谭延闿为了母亲名誉,向来不乏激进举措。
但也正因如此,李氏的待遇和诸多妾室有着显著差异,可以说一个通房丫鬟凭借儿子的成就做到了正妻待遇,这在传统背景下确实令人惊讶,而且李氏对谭延闿的影响不止如此。
因为母亲在家中受到冷嘲热讽的缘故,谭延闿对这类封建习俗非常不喜,发誓绝对不会娶任何一房小妾,谭延闿的妻子死后,他更是终生未娶,这在一众高官中也是极少的情况。
原本谭延闿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不错,在孙中山的减少下认识了宋美龄,本来两人有可能走到一起,但也被谭延闿以“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为由拒绝,只称呼为兄妹。
之后才有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之间的感情,也正是出于这段姻缘的介绍,蒋介石对谭延闿礼遇有加,还帮助他的女儿选择夫婿,可见谭延闿的一生称得上是洒脱无比。
不仅在家庭当中有自己的坚持,做官、搞文学作品也是颇有成就,他能够在后世保持优异的名声,也和他为人处世的方式有着密切关系,面对该放手的事情他不会强求。
如开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他任职主席,看到蒋介石得势立刻急流勇退当了行政院长,且蒋介石独裁他也做和事佬处理,而面对母亲受苦,他卧棺出殡,又显现绝不退让的坚持。
参考资料:
谭氏源流|茶陵三谭文化丨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