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是祖国的幼苗;明天,我们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一阵阵清晰、洪亮的读书声从位处中越边境的1270号界碑前传来。原来,这是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桐棉镇板烂小学的11名小学生正在开展“边境之声:界碑旁的朗诵”主题活动。

“情感真挚饱满,吐字清晰准确,同学们的普通话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真不错!”带队的板烂小学校长韦石星欣慰地说道。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得益于近年来广西持续推进边境地区教育提升工程,宁明县的多所边境学校得到了来自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南宁师范大学的结对帮扶,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作为一所边境小学,推广普通话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的职责使命之一。”同样获得上述帮扶的宁明县那楠乡中心小学校长农佩石介绍,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与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南宁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学校与南宁师范大学紧密合作,结合本地实际与南宁师范大学的特色优势,“量身定制”一系列帮扶举措,形成了“推普+爱国主义教育”双轴联动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将普通话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同时也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那楠乡中心小学陈老师说。

如果说过去的帮扶举措有效提升了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能力,那么如何与时俱进保持长效帮扶与支持,成为当前宁明当地学校与南宁师范大学共同的目标。

“大家有什么意见与建议尽管提,我们来到这就是要解决存在的问题。”近日,南宁师范大学项目团队与宁明当地教师举行“语言的力量:普通话推广的地方实践”主题交流座谈会,南宁师范大学教授徐健的一席话让大家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自身的普通话还有待加强,纠正发音习惯很关键,但是怎么纠正呢?”“现在在教学过程中,依靠网络平台与课件取得了不错效果,但是教师的课堂角色地位也出现了新情况,也值得去思考。”

项目团队成员们仔细记录,现场给出了解决建议和意见。“这样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意见建议让大家有了底。”徐健表示,南宁师范大学通过与宁明当地两所学校的对口帮扶所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形成“推普+爱国主义教育”双轴联动模式,以普通话水平提升带动当地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以爱国主义教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据了解,宁明县通过依托南宁师范大学及其附属实验学校的资源优势,选派教师前往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进修学习,广泛开展合作;南宁师范大学则根据当地需求,通过现场诊断、巡回指导、专题讲座、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使受援中小学校在学校管理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欧金昌 通讯员 李志滨 曾茂坤 雷晓宇)


宁明县国门小学板烂小学接受南宁师范大学赠送的推普教材教具 学校供图

作者:欧金昌 李志滨 曾茂坤 雷晓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