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光顾“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
咖啡店内装饰有“星星的孩子”的画作。
“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的咖啡师正在制作咖啡。
昨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昨日下午,厦门市残联自创的孤独症青年专门就业空间“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开业运营,店面位于思明区禾祥东一里25-103号,有5名孤独症青年正式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咖啡师岗位,收获人生“第一份工作”。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5名孤独症青年就业的故事,“星空咖啡”也不仅仅是帮助孤独症青年就业的物理空间,而是我市破解孤独症青年融合发展困境的有力举措。小小的咖啡店凝聚了梦想,也成为倡导“平等、融合、共享”价值导向的有形载体。
一扇窗
咖啡店设计有巧思 帮大众了解孤独症
在“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内设有开放的窗口座位,坐在窗口就可以看到孤独症青年忙着做事,听到他们互相之间放松地打趣,相约等会儿休息时一起买辣条。其实这是咖啡店设计的巧思——它是一个了解孤独症青年的窗口。
这样的巧思还有很多:店门口就有显示屏,提示顾客要面对的店员可能看着有些冷漠,或者过度热情——“也许他们有一些特殊,但他们内心纯真善良,请以温柔与理解相待。”
又或者在柜台侧方的墙上,贴着员工简介,分别是5名孤独症青年的照片、姓名和一句介绍的话。这些孩子也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爱笑爱漂亮的媛媛是接待员,负责和顾客聊天点单;认真的徐鸣是咖啡师,可以做出专业手冲……作为昱星康复中心和“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的负责人,刘芳也是一名设计师,店内的不少“细节”都出自她之手。刘芳从事孤独症康复工作8年多,在帮助孤独症青年实现融合就业方面累积了大量的经验。
刘芳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甚至比正常人还出色,而孤独症群体就业之所以难,是因为企业担心他们情绪不可控,“其实孩子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孩子情绪失控的起因,了解起因就不会触发。”
也因此,“星空咖啡”的模式在刘芳看来是目前相对而言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咖啡店的面积相对较小,能让人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孤独症青年的性格特点,而且稳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空间,能让孩子尽快适应。“像媛媛喜欢被夸赞,形象管理得很好;曼雅喜欢做糕点,做喜欢的事情能让她们情绪稳定。武靖如果休息不好会影响工作状态,所以晚上我们会交代家长让他早睡。”刘芳介绍,此外,店内还配备一名店长、一名糕点师和五名来自康复中心的老师,可以及时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星空咖啡”首店(尚萌店)近期迎来一批新员工,今年19岁的小马是其中之一。他适应得很快,每天上午8时,他独自坐公交车上班,下班回家就陪楼下的老人和孩子们打打乒乓球——他今年刚刚爱上这项运动。他说,最近店长把下班时间提前了,15时18分就能走。
这个时间让记者有些疑惑:为什么不是15时30分,也不是16时整,而是15时18分?原来是为了让“星空咖啡”的店员刚好能赶上门口的917路公交车——它15时18分左右到站,大家都坐这趟车回家。
现在,小马到“星空咖啡”尚萌店上班了,他父亲马荣泉也能放心地工作,“之前很苦恼,毕竟孩子需要就业,我起初安排他去工厂上班,但每天面对机台,没有和人相处,并不适合孩子。”马荣泉说,来咖啡店工作后,小马交到了好朋友,脾气也好了很多。
一道门
让孤独症青年走出家门 被看见被认可
绿色为主基调,融合星星和咖啡元素,组成了“星空咖啡”的Logo,蕴含孤独症青年敢于伸手摘“星”、勇于逐梦的追求,旨在向社会传递平等、参与、融合的就业观念。
“星空咖啡”是由厦门市残联首创、针对孤独症青年打造的专门就业空间品牌,采取“残联倡导、企业主办、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模式,授权符合条件的主办方使用。近年来,厦门市探索创新全链条贯通、全周期衔接、全生涯关爱的孤独症青年融合发展支持路径,形成“企业、家长、孤独症青年”的“1+X+N”孤独症青年融合就业支持机制。
今年3月27日,“星空咖啡”尚萌店揭牌,是厦门首家“星空咖啡”;昨日,“星空咖啡”首家旗舰店开业,更多人看到了“星空咖啡”,也关注到了孤独症青年这一群体。
由于受社会交往障碍等特性限制及社会固有观念的影响,孤独症青年的就业、发展问题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难题,许多孤独症青年被“困”在家庭、机构中,但他们需要被认可,也需要被看见。
在厦门,咖啡店数量密集,市民也有喝咖啡的习惯,这让“咖啡”成为破解孤独症青年就业难题的突破点。为此,市残联创新职业重建支持机制,开发孤独症咖啡师岗位,把孤独症青年刻板行为的劣势化成优势——正因为他们严格遵守每个步骤,所以反而能打造出一杯品质上乘的咖啡。另一边,市残联发挥政策优势,支持用人单位因地制宜创设孤独症青年专门就业空间,让家长从长期在家陪伴中“走”出来。
昨日,市残联理事长许霖在致辞时号召更多爱心企业加入其中。她表示,支持爱心企业创办统一品牌连锁咖啡店,市场化、商业化运营,让大众看到“星空咖啡”就知道,这是大龄孤独症群体的就业空间,“消费一杯咖啡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个群体”。
“希望通过‘星空咖啡’可持续运营帮助更多的孤独症青年点亮梦想,让社会各界更近距离、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群体。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力量加入,让更多孤独症青年实现融合就业发展。”许霖表示。
一个平台
既是青年就业空间 也是学生实习基地
尽管“星空咖啡”是为爱而生,但也需要面临实际问题——怎么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如何让越来越多企业有信心参与到爱心共建的过程中?
这个问题可以先问“星空咖啡”尚萌店。作为今年3月开始营业的首家“星空咖啡”,“星空咖啡”尚萌店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运营,验证了这个模式是可行的。
“星空咖啡”尚萌店负责人钟舒凡表示,“星空咖啡”是我市孤独症青年专门就业空间,盈利并不是首要目的,重要的是让孤独症青年与社会接轨。这家店开的位置远离闹市——位于集美后溪花园,人流量不大,但“星空咖啡”尚萌店却没亏钱。
定价9.9元的一杯美式咖啡,尽管价格不高,但品质不差。企业负责人同时是一家老牌咖啡店的股东,早就有稳定的进货渠道。此外,除了住在周边的客群外,还有数家企业向“星空咖啡”定期采购咖啡。
作为思明旗舰店负责人,刘芳对于“星空咖啡”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逐渐延伸工作链条,探索建设涵盖残疾人教育、康复、就业为一体的服务机构。这次,5名孤独症青年通过培训等职业重建环节成功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正式员工。我们还将创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可能有10名心智障碍者通过培训锻炼成为正式员工。”
在刘芳的设想中,“星空咖啡”不只是一家咖啡店,接下来他们将推动“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加强与普校、特校合作,将旗舰店打造成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厦门市孤独症青年自立自强、融合发展的专属基地。
大龄孤独症群体如何就业?
还需要更多解法
对于许多大龄孤独症青年来说,“星空咖啡”并不是他们融入社会过程的最终解,未来他们能适应真正职场的社会环境吗?除了“星空咖啡”的就业途径之外,他们还有哪些就业之路?
在“星空咖啡”思明旗舰店负责人刘芳看来,“星空咖啡”为孤独症青年提供了一个从院校到社会的衔接。这里更包容,更充满理解,让孤独症青年有充足的时间适应社会,未来若有其他工作机会,他们也能慢慢从熟悉的环境向外拓展,适应得更好。
虽然大龄孤独症群体就业是世界性难题,但并非没有答案。首先需要社会更多的接纳,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其次是根据每个孤独症青年的性格特点,设定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刘芳看来,新媒体直播带货就不错,“很多孩子都爱玩手机,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操作卖货,如果孩子有这方面意向,那家庭也要接纳和包容,因为网络是更为开放的环境,可能出现一些针对孩子们的评论和攻击。”刘芳说,有些孤独症青年擅于整理,从事酒店的客房整理工作,反而能做得一丝不苟。“我们想让孤独症孩子的家长认识到,只要找准某个点,孩子其实是可以就业的。只是背后无论是个人、政府还是社会都要做大量工作。”刘芳说。
多年来从事孤独症康复工作的厦门星宝贝儿童启智中心创办人罗丽英今年4月在厦门地铁2号线育秀东路站开了一家专为孤独症青年提供就业机会的爱心小店——“幸运星”爱心商品中转站,这是一家二手商店,主要售卖一些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
在从事康复工作的过程中,罗丽英已经着手对孩子进行社会化训练,譬如在每周固定时间让他们去超市卖东西,和顾客交谈兜售,学会收银等。罗丽英说,除了锻炼孩子们的能力,她还侧重培养孩子们的“赚钱”概念,“比起技能培训,激发孩子们就业意愿需要做更大量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对钱的概念,让他们从内心知道有经济来源很重要,他们想挣钱,于是愿意主动去就业。”
怎么激发孩子的就业意愿?罗丽英花费多年进行“花钱教育”,“带孩子逛超市、吃美食、坐公交车……孩子开心,但也会告诉他们这些都需要花钱,有钱可以买,没钱不能买,于是他们慢慢就会想,我要工作,我要赚钱。”
在孤独症青年就业方面,罗丽英个人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她曾经开过小吃店,但却以失败告终,“我认为孤独症青年可以避开跟普通人竞争。像二手商店这样的形式,市民愿意捐赠商品给他们,也愿意从他们这购买,我认为这也是孤独症青年的优势。”
为此,对于“星空咖啡”的探索,罗丽英认为厦门咖啡厅云集,竞争激烈,如何生存还有待考验,但这样的就业空间也代表了社会对这个群体越来越多的关注。
15时18分
“星空咖啡”尚萌店将下班时间提前到15时18分。原来是为了让店员们能赶上门口的917路公交车——15时18分左右公交车会到站,大家都坐这趟公交车回家。
9.9元
“星空咖啡”里的美式咖啡定价9.9元一杯。尽管价格不高,但品质不差。
“1+X+N”
近年来,厦门市探索创新全链条贯通、全周期衔接、全生涯关爱的孤独症青年融合发展支持路径,形成“企业、家长、孤独症青年”的“1+X+N”孤独症青年融合就业支持机制。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