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苏州昆山亭林园内,极其不显眼,估计很多人逛了无数遍亭林园,也并没有发现吧。

方还,初名张方舟,又称张方中,因自幼失怙恃,后入赘张家,袭姓张,中年后还复原姓,故改名方还,字惟一,晚号螾庵。江苏新阳(清代割昆山西北境置,民国元年复并入昆山)蓬阆人。清末民初教育家、诗人、文章家、书法家。

青年时奋励治学,熟读经史百家之书,1886补博士子弟员。清末新政期间,他开始投身于创办新式教育、改革地方政治的各种社会活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与同仁创办昆山邑内第一所新式学校——樾阁学堂于半茧园,同年又发起创建亭林学会于亭林祠(大致在今培本小学内)。

1903年,他组织“亭林学会”,仿效明末“复社”,以讲学为名,呼吁推行地方政治改革。1904年,主持创建“昆山县立学校”。1903年至1905年间,他集结乡绅同仁力阻了英人借投资修筑沪宁铁路欲图在昆山非法占地的做法,保护了国家和地方利益。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昆新教育会和昆山商会成立,即分别被推选为会长。同年,参与组织了“江苏教育总会”,并与张謇、王清穆等江苏乡绅一同发起招股筹筑江苏铁路事。

光绪末(1909年)和宣统年间(1910年)又当选为江苏省谘议局议员和清政府资政院(相当于国会)民选议员,积极参与政事。1911年四月,因调查盐务事到南通,应邀参加通州师范学校(今南通师范学校)校友会第二次大会并发表演说。辛亥革命爆发后,与同盟会会员一起投身昆山光复活动,胜利后被公推为昆山民政分府民政长(相当于县长),主持县政,当时百废待举,乃竭尽全力悉心处理政务,颇多政绩。

民国后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上海招商局公学校长、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13年,北上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现代文学巨匠老舍得其亲灸。1917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后因秉承北洋政府旨意办学,为该校学生驱逐。1919年,受张謇之请,担任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前后凡三年。任职期间“谆谆与诸生讲国学,励志行”。

1920年,方还与张謇、沈恩孚、黄炎培等人在扬州发起成立“苏社”,标榜“苏人治苏”,推行地方自治。后因与张謇意见不合,留书径去。1921年,担任上海招商公学校长。1922年,韩紫石任江苏省长时,应召担任省长公署机要处秘书。1928年王伯群任国民政府交通部长时,出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秘书,执掌重要文字的撰写等工作。1932年4月病逝于南京寓所。

方还以诗文书法三绝而名噪江南,并和著名才子方地山被世人同誉为“南北两方”。方博学多才,古文诗词,无一不工,尤精翰墨,书法颜真卿,略变其体,而有自己面目,古拙绝伦。名噪江南,堪称诗、文、书“三绝”。时有“南北两方”(南方为方还,北方方地山)之誉。方还的书法作品不论大字小楷,均雍容大度,潇洒飘逸,极富书卷气。

防止失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