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一首《洛神赋》,不仅使我们领略到了曹植的非凡才华,也使我们结识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美女--米妃。
宓妃的美貌,原本并不为人所知,但曹植的《洛神赋》,却对她大加赞赏:“……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好一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所以,大家都记得她的美貌!这还不算完,王羲之之子王献之,更是以一首《洛神赋十三行》,为的就是歌颂宓妃。
曹植以其《洛神赋》为“洛神文化”的奠基之作。光是《洛神》一书,就得到了王献之、赵孟俯两位书法家的肯定。赵孟俯的《洛神赋》为楷书楷书,但王献之的那首《洛神赋》,却是一首残缺的,这是他永远无法释怀的遗憾。
曹植的《洛神赋》是一部长达一千多字的作品。王献之曾经看过这篇文章,被这篇文章的惊人之处所折服,便将这篇文章抄录了下来。那《洛神赋十三行》,又是如何诞生的?
说起来,王献之在一张白纸上,就是用一支毛笔和一支毛笔,将整首《洛神赋》复制到了一张白纸上。因年代太过久远,到了宋朝时,贾似道已仅存十三句。
虽然仅仅只是十三个字,但也越发显得珍贵!南宋时,贾似道曾将《洛神赋》铭刻于玉上,名为《玉版十三行》,又称《贾刻本十三行》,是一部极为珍贵的书。
曹植的《洛神赋》,在王献之的影响下,在他的努力下,变得家喻户晓,曹植,宓妃,王献之,三者之间,都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献之一生创作了许多书法作品,书法风格以楷书、行书为主。《洛神十三行》是王献之自己写的楷书,和其父王羲之的楷书《黄庭经》相比,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洛神十三行》的笔法简静虚和,秀润大方,是《兰亭序》的基本风格。虽然是楷书,但在结体上,却有行书的飘逸,而且字体也是刚劲飘逸。
后世以《洛神十三行》为例,以其结体和结构意态,似洛神丰神俊韵,可称其为画中人物。
赵孟俯是对《洛神赋》感触最深、最具话语权的人。由于只有他的楷书《洛神赋》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所以才得以保存。
赵孟俯坦诚道:“他写了二百五十字的《洛神赋》,字迹飘逸,墨飞扬。”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东晋书法的魅力,就像顾恺之的神仙一样。
赵孟俯《洛神赋》无论在文化色彩上还是在书法方面都要比王献之《洛神十三行》稍逊一筹。这与东晋时期特殊的人文时代有关。这种人文气息浓厚的特殊社会背景,必然会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
东晋王谢两家,以书法、才华和文学闻名于世,并出现了顾恺之等人,都是诗、画双绝的艺术家。可以说,时代造就了英雄。
后世之人,更是崇拜王献之所著《洛神十三行》!为什么?就是这个帖子丰神俊韵。清朝沈曾植对《洛神赋》作了这样的评论:“《洛神赋十三行》秀逸骀宕,秀色可餐”,说明了《洛神赋》的神韵和《洛神》的神韵是完全一致的。
虽然只有二百余字,但他的来历却是一片混乱。到了宋朝,《洛神赋十三行》就消失了。但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明朝万历时,杭州葛岭的丰闲堂发现了他的踪迹。
王献之所著的《洛神十三行》,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把书文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石二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