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对于晚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整个19世纪后半期,战争伴随着变革,不断的在晚清展开。但其实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晚清是始终萎靡不振的。

无论是与英国,法国还是日本,晚清总是在对战中落败。不平等的条约一个接一个的签订,晚清朝廷步步退让,是保存实力,还是强弩之末?答案似乎逐渐明确了起来。

事实上在当时整个东方都有这样一种想法,他们承认西方的强大,但同时还抛不开天朝上国的身份。然而另一个毗邻天朝的国家,正在悄然成长,这个国家一直被认为是弹丸小国,不足为惧。

但是一场战争却让这个弹丸小国展露了头角,日本的实力逐渐受到了国际的重视。这场战争就是发生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人称其为日清战争。称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战争给日清两国带来的巨大影响,甚至是国际形势的转变。

其中的来龙去脉,战争的起因、结果纷繁复杂。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对中日双方来说,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双方其实都蒙受了损失。最直观的就是双方的人员伤亡,根据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有4万多的伤亡。

这其中有武器落后、消极应战等种种原因。作为战胜国的日本,拥有先进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军队,它就赢得更加体面吗?其实不然,战争始终是残酷的。

那么日方究竟在甲午战争中有多少伤亡?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希望能为大家观察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一、逆转形式的甲午海战

事实上,甲午海战可以称作是清政府与日本当时的明治政府的一场共同的考试。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中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

其主要内容就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包括军事、工业、教育等各个方面。这场运动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即是由李鸿章领导的北洋水师,这只海军当时称为亚洲第一。

也是因为清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派遣使臣出使西方,向西方购买军舰和武器。似乎清政府已经踏上了一条中兴之路,然而没有人意识到,积贫积弱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制度原因。腐败的政治,明争暗斗的官场派系,似乎注定了变革的无疾而终。

几乎在同一时期,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学习西方器物的同时也学习西方的制度。因为摆脱了陈旧的幕府统治,明治维新运动进行的十分彻底,同时也成效显著。

因为实力的增长,野心也开始膨胀。随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打算以朝鲜为跳板,先占领中国东北地区,进而攻占整个中国及亚洲地区。


日本的大陆政策,无论在当时的清政府还是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的意识里都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日本借由朝鲜东学党起义挑起事端,而当时清朝正值慈禧太后寿辰之际,因而不愿意挑起战争。

在应对朝鲜事件上一再退让,多次交涉失败之后,甲午海战以日军偷袭清军增兵船为开始,这场战役被称为丰岛战役。

随后又经历了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两次大规模的海陆对决奠定了战争的胜负方向。清军无论是在陆战还是海战之中,都表现出了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一面。

甲午海战意义重大,但耗时其实并不长久,从1894年7月到1895年1月,仅仅6个月的时间,就改变了整个东方的格局和清王朝的命运。

二、日本兵伤亡的真相

根据战后的伤亡统计,清政府军队的伤亡人数在4万左右。对于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改革、自诩海军亚洲第一的清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惨重的伤亡数目,好不容易在国际上树立的形象荡然无存。

同样清朝在亚洲的共主地位,受到了质疑和威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统治者们开始思考,是否要重新定义清王朝的地位。

清政府损失的不仅仅只有这些,战后,李鸿章赴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丧权辱国,且大大增加了普通中国百姓的负担。

虽然各地赔款已成为19世纪后半期经政府处理与各国之间的摩擦的基本手段,但此次日本提出的条件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除割地之外,日本向中国索赔两亿两白银,作为军费。

日本却有趁人之危之嫌,然而更加实际的原因却是,日本虽然赢得了甲午海战,但是本国的消耗十分巨大。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来打胜这场战争。也就是说,日本的损耗也是巨大的,在战争濒临结束的时候,双方都已是强弩之末。

根据日本给出的战后报告,在甲午海战中,日本军队共有13488人死亡,虽然其中有1万多人日本给出的死亡原因是病故。


但其中的真真假假、是非曲直我们可想而知,胜利是真,但为了胜利而付出的代价却深藏背后不得而知。从双方的数据对比来看,清政府确实损失惨重。但是日本却将10年军备扩张的成果全部压在了甲午海战上,这场战争中并没有成王败寇,对于日本来说是不成功便成仁。

从双方战前的军备对比来看,清政府甚至有着微弱的优势。2000吨以上的军舰,清政府有7艘,而日本海军只有5艘。也许正是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才让日本咸鱼翻身。

三、失败与胜利的代价

失败与胜利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于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踟蹰前行的清政府和日本来说都是如此。清政府在战败之后,背负了巨额的赔款债务,无处开流的清政府只能从百姓身上搜刮,压迫加剧了民怨,给了危如累卵的清王朝的统治沉重一击。同时也让西方列强认清了清政府的真实实力,挑衅和掠夺变本加厉。

对于战胜的日本来说,同样也是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倾全国之力赢得一场战争,不至于用国民的血汗换来的胜负欲是否值得。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确实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西方列强的眼中也看到了这颗在亚洲冉冉升起的新势力。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同时被忌惮着。

得与失有时并不能通过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对中国而言,这或许是一场美梦的破灭,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觉醒,失败带来了重新开始的力量,和推翻陈旧势力的勇气。如果能变成的、多面的看待甲午战争,或许对胜负的纠结就能豁然开朗。

结语:

我们分析了整个甲午海战的前因后果,也对比了双方的损失与所得。完整地、多角度地了解历史,往往是接近事件真相的关键。正如开头所说,一切关于历史的讨论,都是希望能够更加的接近真相,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本身,本文也亦是如此。

战争带给我们的不只有伤痛和屈辱,更重要的是反思。从前我们总是站在清王朝的视角上,去看待甲午海战,得出的结论总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如果我们站在对立的视角上,或许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偶有所感,与君共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