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江苏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曾是茅山革命老区典型的贫困村,地处丘陵地带,无法种植稻麦等传统农作物,村里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村集体也曾一度负债。可如今,唐陵村却被誉为“长在树上的村庄”,村集体资产近2亿元。能有这样的变化,要从村党委书记刘树安把生态资源盘活转化为百姓红利的故事讲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刘树安从2007年任职至今,坚持扎根农村,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绿色致富路。
每年秋季到这个时候,都是苗木市场的销售旺季,也是唐陵村党委书记刘树安最忙碌的时候,他要挨家挨户查看苗木种植基地的相关情况。柳孝燕种了130亩苗木,工人们正在挖乌桕,准备发往河南。
现在,像柳孝燕这样的“树老板”在唐陵村还有很多,而他们的“引路人”就是刘树安。2007年以前,唐陵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村集体经济负债100多万元。而当时,刘树安在南京从事建筑业,收入达千万元,一次返乡却深深触动了他。
回村后,刘树安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走访调研,最终发现周边万亩林地的资源优势,决定改种耐旱苗木。但要说服村民们一起干却并不容易。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有15户村民加入了苗木专业合作社,开始了第一次试点。
有了产业,如何进一步打开销路形成规模?2009年,唐陵花木交易市场的建设,让苗木产业提升了销量,还带动不少苗农做起了高端苗木。
2012年,花木交易市场扩建,更是给苗农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刘树安趁热打铁,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内生动力的方案。
截至目前,唐陵村共孵化苗木经纪人1200名,带动8万人从事苗木行业,村民人均收入提升到5.5万元,村集体资产近2亿元。
唐陵村的苗木招牌响了,村民的口袋鼓了。但刘树安依然不敢松懈,继续摸索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各大高校合作成立起花木研究院,培育适宜当地种植的彩叶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