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云南见手青这种菌子,如果处理不当吃了就很容易中毒产生幻觉,但是还有一种植物,它的毒性却更大。
它所含的毒素会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但是它却养活了整整8亿人,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直到现在,它也是很多人口中的美食,这种植物就是木薯,它到底含有什么毒素,为什么又会养活这么多的人呢?
可怕的剧毒
氰化物这种东西,一般人都不了解,但是它对于人体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仅仅50毫克,就足以要了一个成年人的命。
而木薯这样的植物里,就含有大量的氰化物,150克的生木薯,就足以致人死亡,之前就有人差点因此丧命。
之前木薯糖水大火的时候,就有网友想尝尝味道, 结果不到半天,身体就出现了很强烈的反应。
根据网友的描述,自己下班喝完,到晚上10点左右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不仅恶心想吐,还感觉胃部胀得厉害。
一晚上足足吐了有四次,而且她的嘴唇也变黑了,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现象,好在她吃的不算多,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既然这种东西如此可怕,为何还会出现在餐桌上呢?
神奇的食用植物
其实木薯也十分品种的,虽然长得都差不多,但是内部却大相径庭,新鲜的木薯中,会还有一种特殊的物质。
这种东西一遇到水,就会产生剧毒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过量食用就会致人死亡,但是只要每千克含量在50毫克以下,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这个标准就直接界定了它是否可以食用,如果是低于这个标准的,那就可以吃,但超过的,就只能用在工业上。
像是“面包木薯”,就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虽然从外表看不出来,但是这种可以吃的,是不带苦味的。
而且这种东西不能久放,红薯越放越干就越甜,但是这种东西放个3-4天就会变质,原本雪白的果肉就会开始发黑,这种的也是不能吃的。
它的营养也是非常丰富的,不仅有淀粉,还有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还是比较有营养价值的,尤其是蛋白质,要比其他食物多。
而且人类食用它的历史,已经非常久了,它不知道救过多少人的命。
成为救命稻草的“毒东西”
早在4000多年以前,这东西就被端上人类的餐桌了,当时它是南美洲许多土著赖以为生的食物之一。
哥伦布还没有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它就是这里最广泛农作物了,直到15世纪以后,它才传入了非洲、亚洲等地。
由于它极其耐旱,很快就能成熟,而且非常耐活,可以说不用怎么管理,只需要扔一块到地里,过上一段时间就能有收获。
这样的种植方式就非常受非洲人的欢迎,它很快就成为了非洲的主食,无数贫穷的人都是靠它填饱肚子的。
这种东西原本是巴西的产物,但是到现在尼日利亚却成了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了,由此可见它到底有多受非洲人欢迎。
而且它亩产量非常惊人,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6吨,这是其他作物无法达成的成就,所以即便是有毒,也有不少贫穷的国家去推崇它。
而作为能吃的东西,自然逃不过中国人的眼睛,在19世纪初的时候,它也传进了国内,但由于这个巨大缺陷,所以并没有发展开。
现在我国种植它的地方,也就是南部沿海的一些地区,并不算太受欢迎,刚传进来的时候,它就只有一种作用。
如果灾年来了,老百姓都吃不上饭了,就会想起它,用它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平时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
说到这里估计还是有人会觉得这种东西很可怕,稍不注意自己可能就会中招了,但是它其实早就遍布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很多人都吃过它。
被广泛应用的木薯
奶茶很多人都喝过,不论男女老幼,它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而奶茶里面放的这种花哨的小料,像是珍珠、芋圆、烧仙草等等,这些原材料都是用它做成的。
还有各种粉条,也离不开它的身影,凡是那些口感软糯弹牙,吃着感觉比较好的粉条类东西,也会加入木薯淀粉。
因为它不光产量大、成本低,口感也要比红薯淀粉好,所以深受商家的欢迎,自己又能省钱,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又好,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木薯的偏见
很多人都到了谈“薯”色变的地步,一听到木薯,就恨不得赶紧离得远远的,其实大可不必,它既然现在还存在在市面上,就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我们也培育出了很多新的品种,像是“华南9号”,不仅产量上去了,就连毒性也被大大降低,根本不会致命。
而且它的毒性也很容易去除,只需要彻底弄熟就可以,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在煮的时候,要记得不能盖锅盖。
这样能够让这些毒素挥发出去,这样就变得安全了,实在不放心的,可以直接买一些粉来吃,营养丰富还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最关键的是,它的产量和价钱,远远要比红薯更具有优势,它不仅产量非常高,就连价格也只是红薯淀粉的25%。
在我们的粮食产量还没有达到今天如此之高的时候,它也曾是我国南方农村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
它也养活了不少的中国人,只要处理得当,其实根本就不用担心会中毒的问题,即便是现在,去到沿海或者海南的村子里,或许还会见到人们食用新鲜木薯的场景。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吃过新鲜的木薯呢?
参考信息:
中科院物理所:一种剧毒的植物,养活了至少8亿人,还充斥在我们身边很多角落
上观新闻:吃了热fufu的甜汤,疑似中毒?
正观新闻:科普:木薯本身有轻微的毒性,价格只有红薯淀粉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