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作家陈本豪老师的散文《拉卜椤寺》,跟随作者走进我国西藏以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拉卜椤寺,感受曾经的甘、青、川地区政治、宗教、文化中心的点点滴滴……



拉卜椤寺离夏河城西一公里,寺庙拥于两山之间,抬头见龙靠背听凤,龙前凤后庙坐其中,寺前一河清唱,流活了“金盆池鱼”一脉。拉卜楞寺(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僧人的宫殿)是我国西藏以外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学府,曾经是甘、青、川地区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寺庙占地1234亩,人们常将其称之为一二三四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6座经堂,84座佛殿,10,000余间僧舍……若大的一片佛寺,建筑净一色地熏染着藏族的烟尘。平视中一片片西化的白,塔顶上一柱柱中式的黄,天黄地白交相辉映,阳光一照灿烂辉煌。

一位中年喇嘛,手里平举着黄色的喇叭,忙着指挥游人的队列。三十左右的年龄,一袭紫红色的僧袍,浑身无一颗纽扣,全靠一根腰带系着。那只宽大的袍袖,随手抖动佛教神风,他是寺派的一名导播员。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进出一座座佛宫,聆听一个个与佛有关的、简练而精美的故事。身在佛林之中,易得佛光养眼,却难得佛语洗心,我尽力贴近导播身旁,静听他口中吐出的每一个字,惟恐遗漏一粒文明之珠。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更没有深邃的佛学思辨,佛教的藏经和文字于我恰像天国的符号,每每指靠喇嘛的讲解和心灵的触摸去感悟。每当走进寺庙,便与佛近生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也许是一心向善的佛光照耀吧。不论你是不是佛教徒,只要你虔诚的心底能击起善良的浪花,在有意或无意中,你就可以感受到佛的光影,那么,佛就无处不在。

在导播的引领下,人流渐渐靠近一座较大的佛寺,清乾隆皇帝钦赐的“慧觉寺”匾额十分养眼。寺顶平坦宽阔,上置金宝瓶和金法轮等藏传佛教法器,雕刻画间光彩照人。正殿为十一开间,有大柱140根,粗可合抱,一次能容4000喇嘛同时诵经。堂内挂着各色彩幡,四壁绘有护法神,千百盏酥油灯不分日夜地亮着,富丽堂皇中弥漫着难以穿透的神秘。殿中分次设有活佛座坛,达赖和班禅大师的坛位并列平行为顶级,本寺的嘉木样活佛的坛位依次下排。寺中的几个大殿均供奉着主持嘉木样活佛和几世班禅大师的彩色影像,却无一块达赖的像牌。知道活佛都为转世的传承,但几世班禅大师的相貌似乎向人昭示血统遗传的模印,如此天合令人惊奇与费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落实宗教政策以后,拉卜楞寺经过历年修整,已是法幢重光。寺中主要有弥勒佛、释迦牟尼佛、狮子吼佛、宗喀巴等二十余座佛殿,以及六大学院等建筑。其建筑形式分别有藏汉独有风格和藏汉混合式三类,以“外不见木,内不见石”特点著称。1985年,一场无名天火,将显宗大经堂毁于一旦,1986年,国家拨专款按原样重建,保留了原有的建筑规模和风格。

寺中存有众多佛教塑像、壁画和唐卡,这是藏传佛教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塑像多达万余尊,高者三丈有余,小的仅有几厘米。在弥勒佛、狮子吼佛、文殊菩萨、白度母等佛殿中供奉的主尊无不高大宏伟,堪称上乘佳作。小型佛像均个个制作精巧,色泽光丽装饰华美。名种题材的壁画,几乎布满经堂和佛殿四壁,无不表达艺术家们对客观世界的分析和认知,也体现了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创造,给人以极强的宗教审美效果。在唐卡除绘制外,尚有刺绣、贴花、缂丝等多种工艺,内容丰富制作考究,深受人们喜爱。该寺藏经多达七万余部,是佛教天下藏书最多的寺院。拉卜楞寺内还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学院与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是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和毕业制度,为藏区培养了大量的宗教人才。

走到大经堂前,两位年轻的女学生,突然向导播提出留影的要求,不曾想他竟不假思索地应承。三个人,分别照了三张,他们的肩头早有了衣装之触,落落大方的导播,却并无半点避讳之意。在美女与佛的合影中,我感到一切艳丽和妖冶在渐渐褪化,清明与纯洁幻化成一股溪流在心中流淌。在导播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束强烈的光照,却不知是为纯静鲜花的功德,还是人性深层渴望母爱的照耀。于是想,如此情景,若在弥勒佛或释迦牟尼的眼中,那种光泽不知是否来得更加祥和与平静。

众多的内容不同的法会,可说是拉卜楞寺一大佛事亮点。每逢法会都是一个欢腾的季节,各色服饰在这里涌动,宗教文化在这里涌动,庞大的人潮在这里涌动,慢说十里八乡,乃至千里之外不乏有人虔诚而至,人群中竟常常伴有不同肤色的叫声和呼声。在此时的拉卜椤寺里,一切文化都混同于宗教文化一波共流。正月初四至十五为正月大法会,几乎半个月的法会一场接着一场,尤以正月十三的辩经,十四的展佛,十五的颂经为盛。继正月之后,僧人们有得几月清闲,直至农历六月二十九至七月十五又逢大法会,其中七月初八的辩经最为有识教徒所向往。一样的唇枪舌剑,一样的激情飞扬,胜者的阳光本色之气,败者的东山再起之隐,一一燃烧着智慧和意志的烽火。寺院每年举行各种大小法会仪式极具庄严,形式各具特色,令人赞叹不已。全寺性的法会和纪念日,有正月的祈愿法会、辩经法会,以及历世嘉木样、释迦牟尼、宗喀巴的圆寂纪念日等。法会期间寺门大开,入寺者一律舍免门票,数万民众齐聚佛地,朝觐场面蔚为壮观。

拉卜椤寺的诗歌不仅名扬青藏而饮誉整个佛教界,特别是六世达赖仓洋嘉措的爱情诗歌出语自然,含蓄而不晦涩,热烈而不鄙俗,真挚的感情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虽说历经近三百年的时光漂洗,至今依然保持着感人肺腑的艺术魄力。我试选两首仓洋嘉措的短小情诗,愿与天下有情人共勉,更愿为一时被心霾遮蔽而暂避佛寺的人释放磁场一波,以唤醒人间生活的春天之望。

在许多人中间,不要表露咱的秘密;你内心如有深情,请你用眉眼传递;

默想喇嘛的面孔,无法在我心中显现,不想我的爱人啊,她却占了我的心间。

仓洋嘉措十五岁被选为达赖喇嘛身边的灵童,一到拉萨就做了黄教法王,但深情如海的他总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幼时的情人。严密的宗教教义和当时的农奴制度,像枷锁一样锁住了一颗纯真的心,曾经的幸福和温暖使他在夜梦中呼唤,痛苦的折磨竟化为雪后融冰的春潮,所有的失恋和爱慕在万顷波涛中抽打着一首首美丽而含愤的诗歌。人生仅有二十四个春秋的仓洋嘉措,长明的佛光照不透他精神的黑夜,俗世生活的春花秋月却令他长醉不醒。他的一生虽说是短暂的,但一颗年轻的心敢为幸福和爱情而抗争,并将惊人的艺术才华留在了诗歌里。仓洋嘉措是藏族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那富有特色的情歌,在藏民中广为流传,对藏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位身居万民之上的黄教法王,能够冲破严密的宗教枷锁,以火热的常人情感,写出了一首首追求自由与爱的情歌,是为古今中外文学史中所仅见。

自从有了拉卜椤寺一游,带着一份对藏传佛教文化初尝的崇敬,也留下了两点难以弥补的遗憾。一是去时未逢法会期,不能亲历那种盛大的场面感染,假如法会期临近,我真愿坐等三两天。二是未能抵住酥油花宫里的气浪冲击,没待眼光扫描满室,便从里间逃了出来,无福消受酥油花的艺术熏陶。如此两点遗憾却不能减退我对拉卜椤寺的印记,反而屡屡涂抹心灵深处的色彩。

作者简介:陈本豪,中作协会员,音乐家,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举报/反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