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民国五年,年仅20岁,无兵无枪的贺龙吴雨霖以菜刀为武器,夺了县太爷的3条枪,再凭这3条枪为本钱召集了18名有志青年在湘西桑植拉起了一支队伍。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贺龙将这支队伍发展到100多人,谱写了“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事迹。



从那以后,无数桑植儿女跟着贺龙的步伐纷纷组建起了各种农民武装,向封建势力宣战,开展了打富济贫的斗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事业进入低潮期。根据党的指示,贺龙决定回到他熟知的老家桑植招兵买马。这一次,他召集了3000子弟兵,而这些人便是后来南昌起义的主力军。

起义失利后,3000将士出征,结果贺龙只带了8人回来。



1928年,贺龙决心卷土重来,竟凭借着这8个人和手里的4支手枪以及1本《共产党宣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在这个人口不足10万人的桑植县,又号召起了有1万多桑植儿女加入红军。

有一首红色民歌直到现在还在当地流传着:“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天;扩红一万,只要一转。”由此可见,桑植地区的革命群众信仰是多么的坚定啊!



国民党反动势力忌惮逐渐壮大起来的湘鄂西地区红色势力,于是调集2万多人进行围剿,一时间,好不容易拉起的队伍又只剩下91个人和72条枪。贺龙的兄弟姐妹也因此相继壮烈牺牲。

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环境下,竟没有一名桑植儿女退缩。



革命的火种经春风一吹又壮大了起来,在革命先辈们的前仆后继下,工农革命军很快又恢复到1500多人,并以此组建了红四军。1929年,红四军的队伍扩大到4000多人,成功地开辟了以桑植、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7日,贺龙带领的红四军与段德昌的红六军会师在公安南平会师,组成了红军主力军之一的红二军团。



1935年7月,作为最后一支踏上长征路的红军队伍,红二方面军在出发前夕还扩编了两个师——5师和18师。一万七千人的长征队伍中就有6000多桑植人。桑植人民几乎倾其所有,将自己奉献给了中国革命。

桑植的红色历史,唯有“悲壮”二字得以形容。

那么,按照1955年首次大授勋时的评定标准来看,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桑植会有多少人被授予了校级以上的军衔呢?



家喻户晓的贺龙元帅自是不用多说,紧随其后的便是同样赫赫有名的廖汉生中将。

当年贺龙带着部队回到老家,在路上碰到一个小孩。那个孩子看到大队人马路过竟也不害怕。贺龙就走过去问他是哪家的孩子这么大胆。小孩大声答道:“我姓廖,叫廖汉生。”

贺龙十分喜欢这个勇敢的少年,便将他侄女肖艮艮许给了廖汉生定了门娃娃亲。

从此,年幼的廖汉生时常跟着贺氏兄妹去山里打游击。由于他在农民运动中表现得十分勇猛,18岁时他就被选为了桑植县苏维埃代表,进入了县农民协会和县苏维埃政府工作。

1934年10月,廖汉生在参加湘鄂川黔苏区的一系列战斗中,不畏流血牺牲,冲锋在前,导致他在战斗中多次负伤。

1935年,国民党大肆围剿湘西的红军,廖汉生不得不告别妻女,跟着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开始了长征之路。



长征路上,他以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动员和激励着全师将士们克服恶劣的生存条件,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穷追猛攻,为实现陕北会师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爆发后,廖汉生再次带领部队开赴一线战场,多次打退了日寇的猛烈进攻,切断了日寇的运输补给线;解放战争时期,他还参加了晋西北夏季反“扫荡”战役和百团大战。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派他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校期间,他勤奋刻苦,恶补理论知识,加上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他毕业典礼那天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第三位荣获将军军衔的是朱绍田少将。

朱绍田打小就仰慕贺龙,把贺龙当作救世的大英雄。所以当他一听说大英雄回乡“招兵买马”的消息,就即刻独自跑到洪家关去投奔贺龙。

17岁的朱绍田参加了红军后就开始跟着贺龙东征西战,参加了无数场大大小小的战斗,切身领会到了贺司令的指挥艺术。

抗日战争时期,他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在数次反“扫荡”斗争中击破敌人的合围,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新中国成立后,朱绍田继续追随贺龙的大军入川。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他率领第七军第十九师屡立战功。

抗美援朝期间,朱绍田调任志愿军铁道兵第五师政委再次带兵出征,为保障志愿军补给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2年10月20日,朱绍田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接下来便是三位校级军官,首先是大校张胜明。

按照张胜明早年的发展方向,他本可更上一层楼,但遗憾地是他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到大后方。

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张胜明腿部受伤,但依旧坚持着跟大部队一起走完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连指导员、任丘独立团政治处主任、三五八旅警卫营教导员等职务,参加过雁门关大战、百团大战。

1938年,在陕西塑县榆林车站的攻坚战中他身负重伤,依旧不愿意下战场。

在第二年的冀中会战中,他的头部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经过紧急抢救才捡回一条命,还因此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经此一役后,张胜明因伤从一线退了下来,到了大后方参加新式练兵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虽然无法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张胜明依旧不遗余力,为革命事业挥洒自己青春的汗水,直到1986年享受副军级待遇离休。

2008年1月15日,张胜明因病在西安病逝,享年90岁。



第二位校级军官是彭济文上校,他并不是跟随着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出身。

彭济文的家境不错,自小父母就将他送到新式小学、中学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

1933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了由国民党何健带领的教导队学习军事技能。1934年他被分配回桑植县担任二区自卫队分队长。

别看他平日里文弱书生的样子,他竟手刃欺压老百姓的区长。后来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便带着三十多个兄弟上山打游击了。

1932年,在他的一个地下党亲戚的介绍下去陕西富平参加了红军。

在后来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屡立战功,身负重伤。由于常年病痛缠身,他在1958年转业到地方,但仍兢兢业业地工作,发扬革命军人吃苦耐劳地本色。

但遗憾地是,因积年劳累,他不幸患上了肺癌,于1964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1岁,是七位授衔的桑植籍军官中最早离世的。



第三位是钟志清中校,他是红军中比较典型的苦出身。

钟志清自小父母双亡,11岁就被哥哥送到裁缝店当学徒,21岁时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一年后才得以跑回来。

1935年4月,贺龙率领红军进驻桑植县城。钟志清发现红军和国民党的军队并不一样,他们是替跟自己一样的穷苦人打天下的,于是钟志清在征兵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在部队里,钟志清发挥能吃苦干,敢于冲锋的精神,在对日作战时期屡立战功。抗战胜利后,又调任教导大队训练新兵。不论是在一线还是大后方,钟志清都是勤勤恳恳地忠于革命忠于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他的身体里一直到去世都留着好几片子弹残片。

1991年,钟志清中校因病在长沙病逝,享年78岁。



还有一位中校,名叫向轩,他的光荣事迹,在另外一篇文章里有详细地给大家介绍,这里就不额外赘述了。详情可点击文章《7岁参军9岁长征,长征路上最小红军逝世,母亲是烈士舅舅是贺龙》

“吾将吾身交吾党”

这是千千万万的红军将士执着一生的信念与追求,也是桑植子弟兵用热血守护的誓言!

漫漫长征路上,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时常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有的行军战士陷入了泥坑,知道自己上不来了,就用尽生命里最后一口气将随身的枪支弹药扔给战友,好让他们继续战斗。在长征路上,那些牺牲了的红军,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为后来人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行过万里长征路,还要熬过八年抗战打跑日寇,在度过四年艰难的解放战争后,幸存下来的桑植籍老红军寥寥无几。

而在这寥寥无几的幸存的桑植籍老红军中还有部分人也因为身体原因早早地离开了部队,错过了授勋的机会。因此这才出现了3万子弟兵干革命,到了1955年授勋时加上贺龙元帅却也才7人被授予中校以上军衔的局面。

倘如当年那些牺牲的烈士,例如周逸群、段德昌等人还活着的话,相信肯定也会是国家的将帅之才。



好男儿都出去干革命了,留下老弱妇孺苦撑苦熬。有的婆婆见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劝媳妇改嫁,却硬是没有一个人移至下堂。

新中国成立后,桑植县洪家关开办了一个光荣院,里面住着的都是桑植籍烈士的遗孀。如今岁月荏苒,光荣院里已经没有红军遗孀了。只剩下安详而恬静的一座座墓碑依靠在青山绿水之间。



1935年红军长征出发的那天,贺龙身骑白马停在路口,对着送别的亲人说:“莫送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贺龙还会带着兄弟们打回来的。”说着将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塞给一旁的乡亲,乡亲哭着不要,贺龙就俯身抓起一个小孩的手,把大洋放在他手上,然后就扬鞭策马而去了。



根据年长的乡亲们回忆道,这是贺龙和众多桑植男儿留给家乡的最后一道背影,从此他再也没回过故乡。

老人们猜测:他只怕是怕回来了。带出去的3000子弟兵,到解放时只剩下几个活着的。若是回到家乡,那么多父老乡亲问他要人,他该怎么说呢?

家乡一直是贺龙元帅内心深处不远触碰的一个心结。长征前,他接受了众多乡亲们的嘱托,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好儿郎托付给了自己。可战争的残酷是谁也无法预料到的。众多子弟兵都先后牺牲了,更令人感到遗憾地是,有些人甚至连在哪牺牲的,如何牺牲的都无法说清楚。这更让贺龙元帅在无形中背负了一笔沉重的感情债,虽是开国元帅,但贺龙却自觉愧对父老乡亲。



其实贺龙元帅不知道的是,乡亲们对他的热爱,期盼他回来的心情从来没有动摇过,更没有怪过他。

其实从大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贺氏一族一共出了2050名烈士,其中光贺龙本家牺牲的就有109人。要说要人,那他贺龙又该找谁要呢?



每一把桑植的黑土,都有一个英勇的灵魂;每一片桑植的白云,都有一缕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活下来即是幸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老一辈的革命家是如此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相比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不仅能活下来,还能见证新中国的成长,已是心满意足了。因此在大授勋前夕,还出现了罗荣桓、徐向前、粟裕、许光达等将领主动让贤的高风亮节的事迹。他们不在乎肩上能扛几颗星,只愿能为革命事业多出一份力。



2023年2月10日,最后一名桑植籍老红军,也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向轩离世,享年97岁。

五星红旗为何如此鲜艳,因为那是由‬万千将士们的鲜血汇聚‬而成‬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请勿忘英雄,铭记历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