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12月1日,烟台市开展“非遗里的新风尚”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暨移风易俗小戏小剧展演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围绕移风易俗主题进行创作,倡导文明新风。


葫芦烙画。(吕奇 摄)

铁笔绘丹青,火墨话传承。从数百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传统烙画技艺,在烟台传统烙画制作技艺传承人陈亮手中有了新的生命力,他以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入手,进行移风易俗作品创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

“烙画起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陈亮介绍说,烙画在古代被称为“烙花”“火针刺绣”“烫画”,最初是在竹、木板等材质上作画,后期材料慢慢多了起来,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烙画工具也由金属(铁、铜)打制成的各种形状的火烙铁,逐步发展到电烙铁、电烙笔、烙画机等较实用的工具。这些工具操作简单且易学,使得烙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陈亮和葫芦烙画结缘与祖父有关。他的祖父是个木匠,经常用自制的火烙铁在木板和家具上给人烙字画。被烙画中特殊的棕色所吸引,酷爱绘画及雕刻艺术的陈亮也走上了传承传统烙画技艺之路。


陈亮在创作葫芦烙画作品。

陈亮介绍说,烟台烙画现在主要有三种类型:木板烙画、葫芦烙画和宣纸烙画。一件烙画作品至少要经过立意、起稿、选材、选工具、调温、烙画和装裱七个步骤才能完成,既考验笔力又需要极大的耐心。

“烙画的题材很广泛,包含历史人文、名胜古迹、民间传说、传统文化人物、英雄肖像、山水、动物、花鸟等方方面面。可以说,烙画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活动现场,陈亮展示的多件葫芦烙画作品中,都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其中一件葫芦烙画作品取材于传统文化人物钟馗,左上角以蝙蝠寓意“纳福”,有驱邪迎福之意。另外一件作品巧妙地将鸡与葫芦(福禄)相结合,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鸡有‘五德之禽’的美名,又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是很多人喜欢的吉祥之物。”陈亮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烙画所能呈现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如今,除了将传统文化中招福纳福和辟邪的场景纳入到创作中外,陈亮也会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烙于葫芦、木板与宣纸之上。在这次移风易俗主题作品的创作中,他就将日常下乡采风中遇到的移风易俗场景以葫芦烙画的形式进行了呈现。

现场展示的移风易俗葫芦烙画作品中,主要有三个场景:一位老太太给老伴儿喂饭、老年夫妻在健身器材旁锻炼身体、 孙女搀扶老人过马路的画面。而三件木板烙画作品则很好地融入了抵制迷信邪教、倡导清洁宜居、孝老爱亲等主题。

“这些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常见,但又能很好地将亲情、孝道、老有所乐的内涵与我们移风易俗倡导的主题相结合。”在陈亮看来,烙画是传承千年的技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将传统烙画技艺与移风易俗宣传有效结合,让文明新风走进千家万户,十分有意义。他也希望大家能以实际行动,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