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军从诞生开始就派系林立,但我们纵观北伐之后到解放战争的国民党发展全过程,可以明显看出一个蒋介石的中央军不断发展壮大,而杂牌军则逐渐消融的趋势。

在刚刚结束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分了所谓的四大集团军,即蒋系的第1集团军、冯玉祥的第2集团军、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和李宗仁的第4集团军,互相还能够制衡打中原大战。



到抗日战争前夕老蒋的中央军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军阀和名义上的统治者;到解放战争前夕蒋介石集团甚至已经可以说已经基本统一了全国,其他军阀力量基本消磨殆尽,只有桂系和阎锡山、西北马家军苟延残喘。

那么老蒋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消灭其他军队的呢?



一、从北伐到抗战

如果把时间跳到1929年北伐刚刚结束那个时候,蒋介石虽然是名义上的北伐军总司令,但是全国各地军阀基本都不鸟他,旧军阀和新军阀混杂,全国依旧是一片混乱。

当时在北伐中有四大新式军阀,分别是蒋系的第1集团军、冯玉祥的第2集团军、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和李宗仁的第4集团军,这四大军阀都是北伐过程中逐渐吸收其他军阀势力扩编而来的,说起来都是北伐军但是却各不相同。



除了这四大新式军阀外,旧式军阀其实也没有消失,东北的张学良,西北的诸马马家军,还有四川的川军诸多军阀,云南的龙云等等。

可以说北伐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蒋式等新式军阀取代了北洋军阀的过程,全国依旧是军阀林立,大大小小的军阀层出不穷。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撕破脸皮的中原大战彻底爆发,陆续爆发了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军阀混战,老旧军阀打成了一团。

最终老蒋依靠着黄埔学生军的忠心加上占据了西南财税要地,一手枪一首银元最终获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成为了名义上的全国领袖。



但是此时各地军阀仍然存在,只是说这些人已经不能够对蒋介石的中央地位形成控制,比如张学良的东北军还有10多万人,阎锡山的晋绥军有10多万人,西北军杨虎城、山东韩复榘部,云南龙云,以及最有实力的桂军,还有粤军、川军等等。

如果说在中原大战前国内实力蒋介石占三成,其他三大集团军占三成,还有旧军阀占三成。那么中原大战后蒋介石的势力就扩大到了60%,其他三大集团与旧军阀合占40%。

老蒋的中央军嫡系和中央军控制下的杂牌军达到了六十万人之众。



二、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到抗日战争时期,全国统一在抗日民族旗帜下抗战,各个军阀部队其实都有出动精锐部队进行抗战。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期其实大家都还是比较积极的,比如淞沪抗战中,都知道蒋介石派遣了几十万自己的嫡系中央军参战。

但是除此之外其他军阀也有出力,比如桂军第7军和第48军;粤军第66军和83军;川军更多第20军、第21军、第23军、第41军、第45军等部队进阶参战。



整个淞沪会战中老蒋确实出力最大,中央军嫡系有15个师还有旁系17个师以及杂牌军湘军13个师。但是各个地方军也同样也在出力:川军8个师、粤军6个师、东北军7个师、桂军也7个师,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全国军队共同参战。

但是问题就在于淞沪战争打完之后,老蒋看着中央军伤亡惨重太心疼了,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吞并其他杂牌军和地方军阀部队的事情。



各个部队伤亡惨重,但是国民党后方仍然在源源不断的运送新的壮丁和预备役加入现役,这就导致国民党实际兵力并没有短缺。中央军的几个大佬胡宗南、陈诚、汤恩伯等人兵力甚至在不断扩大。

抗战时期条件艰苦,但是国民党中央无论是人力物力都是优先补充中央军的损失,这就导致抗战越打杂牌军越少,中央军却越多。



规模小的杂牌军都陆陆续续被蒋介石或撤销或中央军化,具体表现就是在各级军官中插入黄埔毕业生,使之成为中央军控制下的部队。

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全部为中央军,滇西远征军除了第53军为东北军番号外其余都是中央军,其他部队也都在陆陆续续黄埔化,中央军化。



被打得伤亡惨重的很多地方军阀部队陆陆续续被撤销建制,比如1945年底国府进行整编,裁撤番号达到36个军111个师,其中大部分都是原来隶属于各个地方军阀的部队,都被蒋介石陆续吞并。

到抗日战争胜利时,蒋介石的实力基本已经达到了全国军事实力的90%,剩下10%还剩下桂军、晋绥军等少数军阀部队还在坚持。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整编

到解放战争爆发后我们会发现基本上就已经看不到所谓的军阀部队了,蒋介石的嫡系就成为了国民党绝对的主力了。

通过美械武装了13个军全部都是正牌中央军,除此之外日本投降后的130万日械部队也几乎全部优先武装中央军,自此中央军的实力已经彻底对其他所有军阀部队形成了碾压态势。



1946年初,国军进行全国整编由军改为整编师,全国陆军整编为430万人,中央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各个军团都是以中央军3-5个军压制并监视1-2个地方的格局,因此我们在解放战争中几乎再也没有提到所谓的川军、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之类的描述了。

当然地方军阀消失了,国民党中央军军阀又出来了,比如杜聿明和孙立人在东北的矛盾,比如陈诚搞杜聿明,比如淮海战役中刘峙和邱清泉的矛盾等等。



可以说正是这些新式军阀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国民党友军有难转进如风的特点,甚至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国民党最后的败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