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汉风号

大运河,文脉不绝流淌千年;苏轼,文化巨星闪耀千年。当苏轼遇到大运河,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11月21日,“传承与创新:苏轼与大运河文化”报告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协办,百余位徐州文化学者、高校学子聆听了报告会。

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位标志性人物,其文学成就、哲学思想、政治理念以及人格魅力影响深远。苏轼曾任徐州知州两年,度过他一生重要而阳光的“黄楼时期”,给古彭大地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而其一生与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活动现场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重要象征之一,孕育了沿线众多的城镇与乡村,成为不同地域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纽带。徐州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运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内涵,苏轼文化在大运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报告会共有四场报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徐州分院院长方忠的《苏轼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精神》,从精神层面入题,引经据典,揭示大运河与苏轼之间的精神呼应关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理事长周琪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苏轼文化弘扬》,从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条分缕析,就苏轼文化如何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谋得一席应有之地,从理论到实践作了详细的阐释。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闫续瑞的《苏轼与徐州运河情缘》,把苏轼在徐州的历史事件以文缘相牵,提出苏轼可做大运河文化代言人的建议。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于克南的《苏轼文化与大运河文脉》,从地理空间入手,凸显苏轼文化在大运河文脉中的突出地位。

苏轼与大运河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一生南来北往,几乎都是从大运河水路穿行。四位专家学者从精神到物质、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地理、从隐性到显性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表明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与务实精神的地方官员,在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场报告一致认为,苏轼文化与大运河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好这两种文化,一方面要高站位、准定位加强对苏轼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研究与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好相关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将苏轼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的创新路径,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开发出具有鲜明的江苏符号、徐州标志的特色文化产品与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繁荣。

“通过报告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苏轼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相得益彰的独特魅力。”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新生在总结时表示,“运河恒久远,苏公风流传。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地方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去,推动苏轼文化与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记者 张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