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般说抗日战争中四爷和八爷同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看上去一个新四军、一个八路军似乎都是军,都是平级。
但是在后来的1955年评衔工作中,这二者却截然不同,八路军总指挥、副总指挥、三个师的三个师长、两个副师长都是元帅,而新四军却只有陈毅一名元帅。
而且陈毅这个元帅还是最后确定的。十大元帅的最初提名中有陈毅的名字,但是因为陈老总当时已经离开了军队系统,时任副总理和外交部长的职务。
因为毛主席提出的已经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的同志就不授衔了,比如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都是如此,陈老总差点错过了授衔。
还是因为周总理提出,虽然陈毅离开了军队,但是南方留守红军——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这个成长线,作为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一个代表的。
十大元帅中不能没有这样一个代表,而叶挺、项英先后牺牲,曾经的新四军政委少奇同志并未授衔,这样一看只有陈毅可以当这个元帅了。
我军四大野战军,五大军区,第一、第二、第四野战军、华北军区野战部队都有人选为元帅,唯独第三野战军缺乏元帅代表人物的话是不平衡的。
因此最终陈毅才得以入选元帅。为何新四军只有陈毅一个元帅,还入选这么困难呢?这就不得不说我军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其实从来都不是平级。
02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陕北主力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来简称为八路军,但是要注意这里是陆军,并不是单纯的“军”级别军事单位,而是集团军级别的。
后来第八路军改编为十八集团军也证明了八路军其实是集团军级别的军事单位,所谓的“路军”是民国早期一个特殊的集团军级别单位。
在北伐革命和中原大战中路军基本等同于一方诸侯,比如前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五路军总指挥李宗仁、至于第二路军总指挥刘峙、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等等。
一般来说“路军”理论上是可以下辖若干个军的,遵循的是集团军(路军)——军——师这样的作战编制。
当然部分时候集团军也可能是直辖师的编制。国民革命军在1929年编遣会议后进行整编,大部分军级番号被裁撤,比如胡宗南的第一军就曾被整编缩格为第1师。
这也是为什么抗日战争初期比如淞沪会战中,国军大多是是以师为编制参战的,我们一般也说得是淞沪会战参战多少个师而不是多少个军,正是因为这次整编取消了许多军的编制。
八路军也正是因为这个时候改编,所以下辖的是三个主力师,而不是三个军。实际上我军一开始是想要八路军——四个军的编制,后来在谈判中逐渐变成了三个师的。
虽然是三个师,但是实际上八路军三个师的人数已经可以相当于许多杂牌军的军了,后来发展壮大后更是实力强大。
03
再说新四军,其全称是新编第四军,其实就是正常的军级编制,从军——师——团这样正常的编制进行。
因此八路军和新四军看上去都是军,但是编制是不同的,八路军是集团军,新四军则是军,只是相当于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中的一个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新四军只诞生了一个元帅的原因。
八路军的各级军政主官基本是延续了红军主力的干部体系,总部首长和三个师的师首长作为我军的最高领导,永远是具备元帅资格的。
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叶剑英三个总部的最高指挥官,以及115师师长林彪、120师师长贺龙、129师师长刘伯承这三个前线最高指挥官
除此之外几个师的副师长、政委,除了牺牲、离开军队,去世,其他的后来也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比如聂荣臻、罗荣桓、徐向前三位元帅。
而新四军作为军级单位,与八路军的师相同,其一号军事首长也是应当封帅的,叶挺和项英牺牲后,作为新四军军长的陈毅自然就应该入选了。
当然新四军也只有陈毅可以入选,因为政委刘少奇已经离开军队了,副军长则战功缺乏不够格。
至于新四军下辖的七名师长,自然不可能和八路军的三个师同日而语,此时的新四军七名师长(政委)级别跟八路军最初的六名旅长处在一个水平线上。
在这个级别群体中,有特殊贡献或者战功卓著的可以封大将军衔,如果没有就是正常的上将军衔,这也是为什么粟裕很难获封元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