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亮相。约160件来自重庆涪陵小田溪、云阳李家坝、湖北宜昌路家河、中堡岛等遗址的文化遗存揭秘巴国“巴文化”。
▲开幕仪式现场,山西博物院副院长梁育军致辞
开幕仪式上,一段来自土家族的舞蹈《摆手女儿家》仿佛将观众们带到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这段由原始祭祀舞蹈演化而来的摆手舞,许多舞姿模仿爬山、涉水、农事、战斗等动作,反映了巴文化的悠长余韵与旺盛生命力。
走进展览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研究员王麒越向观众解读展品背后神奇又独特的巴人文化。“学者们认为土家族可能为巴人后裔的一支,两者在文化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和传承关系。早在4000多年前,以刚勇尚武著称的巴族就已经出现于中国的西南大地。他们在山重水阻间开疆拓土,留下英雄传奇。”王麒越说。
▲学习文博专业的大学生们认真观察文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大多数观众来说,这支西南地区的古老族群比较陌生。其因参与翦商有功,于周初在汉水流域分邦建国,后历经迁徙,占据四川盆地东部开始壮大,战国时达到鼎盛。战国七雄相继称王后,“巴亦称王”,与楚、秦、蜀等国交流密切。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历史的长河中,古老巴国早已消逝,但巴人所创造的“巴文化”一直被传承和发展,与蜀文化一同构筑起长江上游文明的基石,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品以青铜器为主,辅以陶器、石器、玉器等,共计约160件,主要来自重庆涪陵小田溪、云阳李家坝、万州大坪、九龙坡冬笋坝、开州余家坝、湖北宜昌路家河、中堡岛等典型巴文化遗存文物。展览分为“巴人·巴国”“巴人·巴俗”和“巴人·余韵”3个单元,从巴人的视角为观众揭开巴文化的神秘面纱。
▲虎钮錞于
巴人是一个多支系的民族,蛇、虎、鱼凫、鳖灵等都曾被不同巴人部族视为崇拜物。众多展品中,观众会发现许多巴人器物上出现最多的纹样是虎。“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乐器,作为军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在代表性展品虎钮錞于的展柜前,王麒越向观众介绍,“其实,虎与巴人的传奇英雄廪君有关。”《后汉书》中记载,大约在商代早中期之际,巴人首领廪君带领各部族,从“五姓争神”到“共奉君长”,最后“君乎夷城”,统一各支系。廪君“死化白虎”,白虎图腾便一统原本各式各样的巴人图腾文化,成为凝聚人心、庇佑巴人的保护神。
据悉,本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与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等5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展期自2024年11月29日至明年3月16日。为配合此次展览,山西青铜博物馆还将推出导赏解读、直播讲解、“看展进行时”短视频、360全景展示、研学手册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一睹神秘族群的巴人风采。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