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时,突然在一件展品前停下脚步,出人意料地问解说员:“这条鱼吃人吗?”
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让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解说员也一时不知所措。
主席为何会问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展品背后究竟有何故事?
不曾想,今天迎来了"神秘贵宾"
安徽博物馆从1951年开始筹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1956年建成开馆。
馆内珍藏历史悠久、品类丰富,引得观众络绎不绝,很快就成为享誉全国的著名博物馆。
一张张或古朴或精美的门票,见证了人们对文化的向往;一本本写满评论和感悟的留言簿,记录下参观者内心的触动。
人们纷至沓来,只为一睹馆内珍藏的风采。
1958年9月的一个下午,馆长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在大门口恭候多时。
大伙儿心里犯嘀咕:今天要迎接的这位"神秘贵宾"到底是谁呢?馆长卖关子,只说是位大人物,谁也不知道究竟何方神圣。
年仅23岁的水产馆讲解员黄秀英,也跟其他人一样满心好奇。
她暗自猜测,会不会是哪位国家部委的领导?还是哪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无论是谁,能来参观咱们博物馆,那可真是蓬荜生辉啊!
他们只看到从远处徐徐驶来几辆小轿车,在博物馆门口缓缓停下。
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慈祥的男子从车上走下来,朝着众人微笑着挥手致意。
定睛一瞧,这不是毛主席吗!怪不得馆长如此郑重其事、诚惶诚恐。
能亲眼目睹伟人风采,大家激动得内心澎湃、热泪盈眶。
黄秀英更是难以置信,她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竟能与敬爱的领袖如此近距离接触!这一刻,她的心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频率。
伟人风范,亲切随和
在众人的簇拥下,毛主席在张治中、罗瑞卿等一众老部下的陪同下,步入安徽省博物馆。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一刻注定将被铭刻。
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都凝结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个展厅,都浓缩着古今的智慧。
置身其中,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的隧道。
刚一进馆,毛主席就被那尊气势恢宏的"楚大鼎"吸引住了。
它高达一米,通体青铜铸就,鼎上纹饰精美,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沧桑而不衰。
毛主席仔细端详,啧啧称奇,笑言:"这鼎够大的,煮头牛都绰绰有余啊!"博物馆里回荡着阵阵欢快的笑声。
讲解员爽朗而不失恭敬的话语,将这尊国宝的来历和价值,娓娓道来。
主席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
他博古通今的学识,在参观中不时流露。
穿行于一个个展厅,面对那些稀世珍宝,毛主席不时发出惊叹。
看到一些土生土长的安徽产品,他又赞扬起安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本色。
那些栩栩如生的历史文物,似乎都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那些独具匠心的艺术品,更是凝结了先人的心血。
讲解员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每一件藏品,毛主席专注地听着、问着,不时点头微笑。
他亲切友好的举止,让现场气氛轻松愉悦。
大家都被主席的博学和风趣所折服,在他的感染下,每个人都仿佛打开了知识的宝库,重新认识了历史的奥妙。
"这条鱼吃人吗?"玩笑话缓解紧张
转眼间,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博物馆中心的水产馆。
年轻讲解员黄秀英在这里已经等候多时。
她反复默念着讲解词,生怕出错。
可是当真正站在伟人面前时,她还是紧张得浑身发抖,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汗珠悄然溢出额头,双手不由自主地绞在一起。
周围这么多位高官显贵,自己这个"小女子"该怎么应对啊?
就在这时,毛主席指着展柜里一条硕大的鱼类标本,板着脸问:"小姑娘,你说这鱼吃人吗?"这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都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一条死鱼还能把人吃了不成?张治中和罗瑞卿你一言我一语地接过话茬,跟着主席的"调侃"也开起了玩笑。
现场气氛瞬间轻松活跃起来。
愣了几秒,黄秀英才反应过来,这是主席在跟自己开玩笑呢!他是想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啊。
恍然大悟中,她的心里一下子敞亮了,表情也舒展开来。
主席的一句话,竟有如此神奇的"治愈"功效。
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她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以饱满的热情为毛主席讲解着水产馆的种种。
那些原本烂熟于心的知识点,竟在不知不觉中被她说得妙趣横生。
黄秀英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被紧张情绪彻底击倒,还好有主席机智的"解围",让自己有机会尽情展示学识,为伟人服务。
难忘今宵,永志不忘
转瞬间,短暂的参观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临别时,毛主席连连称赞安徽省博物馆藏品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赞誉如春风般温暖,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那些工作人员们长年辛勤的付出,那些建设者们昼夜不休的劳作,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高的肯定。
大家无不激动万分,热泪盈眶。
而作为讲解员代表,能与主席握手道别,黄秀英更是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主席的手是那样温暖有力,仿佛传递着永不懈怠的力量。
告别的场景虽已落幕,但难能可贵的记忆却被永远封存。
多年以后,当黄秀英回忆起与毛主席的这次近距离接触时,总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她仍清晰地记得,与主席握手时他的手掌是那样温暖有力;还有他调侃自己时说的那句"这条鱼吃人吗",分明是为了让自己放松下来啊。
是啊,伟人从不居高临下,而是用他的平易近人赢得所有人的爱戴。
这一幕,将是黄秀英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那天的点点滴滴,都化作心中永不磨灭的珍藏。
她暗自发誓,一定要传承好博物馆的使命,让更多人领略历史的魅力,感悟先贤的智慧。
人民的领袖,最懂民心
其实,幽默本就是毛主席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无论是身边的工作人员,还是前来觐见的地方官员,只要表现出紧张的样子,他就会用一句俏皮话"点穴"般地让对方瞬间放松下来。
正是凭借着他亲切随和、通情达理的领导风范,毛主席赢得了万千民众由衷的爱戴。
他是真正懂得民心的人民领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从1958年到2023年,已经过去了65个春秋。
但那些曾被毛主席的风趣幽默和真诚朴实所感染过的人们,无不将这份珍贵的记忆长久地珍藏于心。
毛主席的可亲可敬、平易近人,不仅体现在他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中,更浸润在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这,正是一代伟人永垂青史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