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个从满满焦虑到逐步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的普通家长。
我儿子今年14岁,刚上初二。曾经我以为“学渣”“摆烂”这些词永远不会和我的孩子扯上关系,直到有一天,成绩一次次下滑,连数学也不及格,我才意识到,这个曾经勤奋的孩子,竟然在学习上彻底摆烂了。
说实话,那时候我真的特别难受。身为小镇出身,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我和老公,从小对孩子就有严格的规划和期待,希望他能够重复我们走过的成功之路。然而现实似乎在狠狠地打脸——越是严格的要求,孩子越是抗拒,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种无力和焦虑,想必不少家长都深有同感吧。
直到偶然的一次,我听到朋友提到了一个神奇的方法——“多巴胺教育法”。它让我终于找到了孩子学习的动力开关,并帮助他重新燃起了对学习的热情!今天我就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到更多家长。
什么是“多巴胺教育法”?
多巴胺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愉悦和满足感的神经递质。当我们体验到快乐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这种愉悦感会引导人们去重复带来快乐的行为,从而让这种行为逐渐内化为习惯。
多巴胺教育法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激发孩子的愉悦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从而唤醒他们的内驱力。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很多家长习惯通过外在的压力来推动孩子,比如不断的要求、责备、监督。乍一看,这样的压力会让孩子“不得不学”,但实际上这种外部压力却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反感,陷入摆烂的状态。
而多巴胺教育法则是通过快乐体验来取代痛苦的外压,让孩子自己主动去探索、发现、成长。这才是孩子真正自律的起点。
3步走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我将这个理念应用到我孩子的教育上,具体分为以下三步:
1.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帮助他正向疏导
在我儿子成绩下滑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很多负面情绪,常常对我说“太难了,我不想学了”。以前,我总会以为这些抱怨是孩子懒惰的借口,因此我会对他说:“别人怎么都没喊累?”
后来我意识到,正是这种不尊重孩子感受的态度,让他在学习中失去了安全感,甚至觉得父母对他的要求是一种负担。
从那以后,我开始转变。每当他因为学习压力感到焦虑,我不再强迫他继续学,而是放下手中的事情,和他一起散散步、聊聊天,给他准备一些爱吃的小零食。有时候我还会和他一起面对难题,告诉他:“妈妈也不会,咱们一起研究。”
逐渐地,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对抗少了,孩子也更加愿意继续努力。
2. 用游戏化思维让学习变得有吸引力
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是显而易见的。而如何将这种游戏化思维融入到学习中,是激发他们兴趣的关键。
我儿子特别喜欢《王者荣耀》,于是我就和他定了一个小约定——每背下一篇课文,就能获得一颗星,积累到5颗星可以升级一次,最终如果达到“最强王者”级别,我就奖励他去看林俊杰的演唱会。
在这样的游戏激励下,他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来找我背课文,原来磨磨蹭蹭的态度完全消失了。
让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可视化、可奖励,让孩子感觉自己在一步步“升级”,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就是驱动他们前进的动力。
3. 放大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重塑自信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另一个关键是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我开始留意到孩子身上的每一点进步,并加以表扬:““我发现你最近写作业时,效率真的提高了不少,妈妈为你骄傲。”、“这次数学题虽然没全对,但你比上次错得少了很多,这就是进步!”
这种正面激励逐渐让他找回了对学习的信心。当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时,他们自然会更愿意努力去尝试。
从“摆烂”到“逆袭”的转变
就在我不断使用“多巴胺教育法”后的第一个学期,我儿子的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起初的三催四请才肯写作业,到现在每天主动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偶尔还会提前预习新课内容。
这次期中考试,他竟然破天荒地考进了年级前100名!要知道,几个月前的他还徘徊在年级280名左右,数学甚至不及格。而如今的他,仿佛找到了学习的“开关”,每次完成作业后脸上都有着满足的笑容。
看着孩子从“摆烂”到主动学习,这一切的变化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
作家林清玄曾说过:“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想要培养优秀的孩子,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而是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培养他们的内驱力。
当我们不再只是对孩子的学习成果吹毛求疵,而是更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时,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自然会被激活。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用耐心与智慧,点燃孩子生命中的那把火,让他们的成长之路充满积极与热情。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点个“在看”,和更多家长一起分享这个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