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我们总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那么,怎样才算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不信?一起来看看不同作者心目中的答案吧~

李一诺在《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里,这样说: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在生活的各个场景里动过脑子,对孩子的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郝景芳在《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里,这样说:

如果孩子心里有大千世界,那么无论在哪儿上学受到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孟馥、姚玉红等人在《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里,这样说:

对子女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让他在与父母的关系里体验被接纳、被引导、被欣赏、被肯定,良好的关系可以滋养孩子成为自信、善于合作、敢于冒险、乐观豁达的人。

李镇西在《给教师的36条建议》里,这样说: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以人格引领人格,凭心灵赢得心灵。

安柏在《上岸》里,这样说: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生机勃勃地探索自我和世界,进行建设和创造,为他人带来价值和美好。

尹建莉在《爱与自由》里,这样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为的教育:孩子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孩子很快就长大了,父母总有一天会发现,陪孩子玩才是最好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廉价又最珍贵的活动,只是它转瞬即逝,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里,这样说:

老师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发现孩子的特长,在孩子犯错时帮Ta找到解决的方法,不是指责批评。
对孩子教育和关爱,不是送Ta参加什么学习班,训练什么技能。对妈妈来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好好爱Ta的爸爸,对爸爸来说,是好好爱Ta的妈妈。爱的能力很重要,这种能力很难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是在家里学到,身教重于言教。



莎拉·麦肯齐在《如何阅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里,这样说:

心灵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里,这样说: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并时常在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中问自己:“我的教育方式是会加深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还是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潜在的危害呢?”

梁冬和徐文兵的《黄帝内经说什么》里,这样说:

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我们经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之前自由观察他的天性,三岁到七岁这段时间就应该顺应他的天性来诱发、启导他,让他去做一些事情。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一辈子都会活得不拧巴、不扭曲、不变形。他的身心是和谐、统一、一团和气的,他自个儿活得高兴,周围的人跟着也活得很舒服。这就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看完以上那么多不同的“最好的教育”,你最喜欢哪个?

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答案?

最后一个。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