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在木铎金声大讲堂举行了科学副校长聘任仪式及钱学森科学月启动仪式。在南山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行动计划”指导下,该校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小—初—高一体化“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此次活动标志着该校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新篇章。



聘任科学副校长引航学校科学教育

会议伊始,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翟春城书记致辞。翟春城在讲话中提到,钱学森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在座同学们的学长,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度过了自己的初中、高中时光。钱学森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贡献,使中国在航天领域有所突破。翟春城强调,学校举办钱学森科技月不仅是科技创造发明研究的盛会,更是传承钱老爱国科学精神的重要活动。钱学森倡导的大成智慧教育,强调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以及科学家对生活和人类的热爱。最后,他鼓励同学立大志、立长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学习,并祝愿钱学森科技月活动圆满成功。



在聘任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郑永和教授被聘为北师大南山附校的“科学副校长”。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义琦向郑教授颁发了聘书。郑教授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聘任对他而言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他期待通过实践和摸索,为学校科学教育贡献更多好方法、好资源和好内容。“当前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特别关注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无论是实践创新还是进入产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他称。



钱学森科学月的启动,是本次仪式的一大亮点。北师大南山附校是北师大基础教育科学与工程技术教育共同体基地校,自学校钱学森书院创建以来,每年都举办活动精彩纷呈、学术氛围浓厚的钱学森科技月,“传承钱老精神,培育科学素养,厚植家国情怀”犹如春风化雨,深深根植于北师学子心中。而在今年,在郑永和、石义琦的共同见证下,以“智慧在传承中超越,青春在创新中闪耀”为主题的钱学森科技月正式启动。



南山区教科院副院长石义琦发表讲话,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的新方向。他认为,即使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仍然需要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他强调,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发生变化,教师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鼓励学生成为自己的思考者,集体的参与者,并具备一定的社会情感能力。



大咖教授带来专题报告

郑永和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在科学教育加法中统筹规划高质量中小学工程教育”的专题报告,分享了他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深刻见解和丰富经验。郑永和在报告中提出了对未来教育的深刻见解,强调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仍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更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他指出,尽管技术发展迅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储备仍是必需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应该成为思考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中国的科学教育需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通过比较国内外的教育模式,指出中国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并不逊色,但在实践和创新思维培养方面与国外学生存在差距。他认为,这种差距需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来弥补。

在即将到来的科学月,北师大南山附学将启动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钱学森书院院长罗东才在采访中透露,学校作为科学与工程共同体的基地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包括开发了“问天”“探海”“寻地”的AI赋能生态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数字科学家计划”。



罗东才介绍,数字科学家计划涵盖了“数码探科学”和“数码碳自然”两大板块,并举办了相关竞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能力。他强调,这些活动与郑教授当天的报告内容高度契合,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基地校的实施过程中,学校有意识地开发了相关仪器,将身边的数码工具转变为学生的探究工具。例如,学生使用手机拍摄视频,探究蚂蚁为何能举起重物,以及高速公路上汽车是否超速等问题。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进行创新性小发明的热情,如研究斑马条纹的成因,并开发出一系列相关产品。

罗东才表示,郑教授的讲座给予了学校极大的启发,学校计划进一步开发家庭实验室,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到科学教育中来。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生 韦雨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