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泰安市老年人口达到120.71万,占总人口数的22.06%,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五位,同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非法占有老年人财物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泰安市以推动全省首部居家和社区养老地方性法规为切入点,进一步扎紧养老监管“篱笆”、强化养老法治服务保障,全面提速泰安市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惠民试点,9个社区村被评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相关做法被中央卫视《热线12》、《山东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立法破题,织密养老服务法治网络,赋能“老有所依”。充分发挥法治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的重要作用,创新推动养老服务立法,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制“路线图”,划出“硬杠杠”。一是立法为盾,筑牢养老服务法治之基。聚焦养老服务中的主要矛盾,充分发挥市委领导、市人大主导、市政府推动作用,开门立法、压茬推进,以保障基本、适度普惠、社会参与、家庭尽责为原则,突出居家和社区养老基本模式,兜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创新推出全省首部专门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地方性法规,将泰安养老产业建设布局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固化。二是政策升级,共绘养服务新蓝图。依法制定《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建设“康养福地”的实施意见》《社会工作服务业专班行动计划》等配套制度文件,聚焦老年疗养、老年用品、老年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出行、老年餐饮7大类养老产业,明确11项扶持优惠政策,推动养老与文化、旅游、养生、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决策依法,明确养老服务“为老”标准。依托泰安市党政一体法律顾问专家库,强化合法性审查,提级审查涉养老服务事项,切实把好养老服务事项依法决策关,确保各项政策在法治轨道上依规有序运行。
监管增效,护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老有所养”。主动搭建完善养老服务监管制度,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法治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一是协同监管,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针对养老服务监管涉及部门多、牵涉领域广的特点,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加强行业监管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实行抽查事项清单管理,打破养老服务监管条块分割的局面,凝聚部门合力,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效。二是连点成面,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聚焦行业发展,强化监管结果应用,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老年幸福食堂等服务机构建设,建立优质养老服务机构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强化各服务机构联动配合,推动建设市、县(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家庭五级养老服务体系。三是老有“医”靠,推动医养融合有序发展。积极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联姻”,推广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形成以医促养、以养助医运行模式,有效满足老人养老和医疗护理双重需求。四是“适老”服务,推动“其他业务+养老”生态布局。探索“国企+”引领模式,整合养老资源,实现养老服务的规模化发展。探索“物业+”整合模式,盘活物业闲置资源,全市13家物业企业试点开展养老服务,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探索“旅游+”居养模式,引进全国知名连锁品牌九如城,开展旅居养老服务,持续拓展服务链条。
法治同行,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助力“老有所安”。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法治建设工作,确保老年人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一是实施养老精准普法,切实增强老年人法律意识。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家庭赡养、房产继承以及医疗纠纷等法律问题,量身定制精准普法菜单并动态调整,同时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的力度,广泛宣传养老服务领域诈骗犯罪等典型案例,全力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二是深化“检护民生”,守好养老服务安全底线。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惩治重点,形成对养老诈骗等涉老年人案件的高压态势。加强养老溯源治理,深挖涉养老案件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深层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检察建议,推进养老机构风险隐患治理,不断增强老年人防骗意识。三是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养老”融合发展。以法治公园、法治长廊等阵地为基础,不断优化“村居法治副主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联动机制,依托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办反诈知识培训班、智慧健脑训练班等课程,充实“法治+养老”服务内容,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养老圈”。四是开辟老年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优质全面的法律服务。对申请法律援助的老年人优先接待、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指派,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1286件。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民生大事。泰安市扎实做好“法治+养老”文章,以出台地方性法规为切入点,以养老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为结合点,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纳入法治化轨道,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养老服务法治体系更加健全。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安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条例》,全面厘清政府、家庭、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各自承担的主体责任,推动提升了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二是养老服务基础建设更加完备。2024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养老企业1家,总量达到15家,总体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养老与文化、旅游、养生、健康等产业融合,精心打造“康养泰山”品牌,与北京、上海等地签署旅居养老框架协议,与山东健康集团等37家企业合作协议,建成泰山国际颐养城等养老养生基地26家,规划建设泰山大国小镇、交运康养等项目40余个,着力实现集“医、康、养、娱、购、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养生综合体打造。通过市、县(市区)、街道(乡镇)、村(社区)、家庭五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养老机构达到117家,养老机构床位2173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5777张,占比达到72.58%,养老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实现全覆盖。
三是养老服务质效大幅跃升。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全市共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2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1处,建设318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实现养老有“医”靠,以泰山区为试点,打造“社区医养结合站点”17处,为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提供环境支持。
(大众新闻记者 刘涛 通讯员 吴允峰)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