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被赋予“魔都”之称的都市,每一个角落都上演着东西方文化的激情碰撞,每一个时空都交织着新旧记忆的深刻交融。
若要深入领略中国园林的深邃与韵味,苏州无疑是首选之地。但对于都市人心中那份闲适的游园情怀,上海的豫园同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豫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上海老城厢的东北部,紧邻老城隍庙,占地面积达三十余亩。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从流派上讲,豫园无疑属于江南古典园林的范畴。中国园林因地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蜀中园林和北方园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豫园,则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家花园,初建之时,旨在取悦其父潘恩。然而,世事无常,潘允端在建园期间遭遇解职,其父也相继离世。晚年的潘允端家道中落,豫园最终落入他人之手。直至清乾隆年间,当地富商集资购得豫园,并对其进行了重新修缮。
然而,鸦片战争后,豫园又沦为兵营,园景屡遭破坏,面目全非。后来,整个园林被改建为公所,直至解放后,豫园才得以保护,并在六十年代初向公众开放。
古典园林,哪一个没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故事?豫园在几百年的岁月里,时而作为官府用地,时而成为民居,时而破败不堪,时而焕然一新,仿佛人生的起伏跌宕,又如同园林中山水、树木、路石的布局,曲折蜿蜒,回味无穷。
游览豫园,大多数游客会选择从南门进入,先游览会景楼附近的开阔地带,再绕向北区的内园,然后折返向北,穿过积玉水廊,最后由北门出园。当然也可以选择逆向而行,从北门入园,南门而出,这样的行走方式,在视觉上由近及远,由细入微,别有一番风味。
游园,讲究的是随性自在,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中国园林的美,是集大成之美,是印象与工笔的双重融合。游园体验的满足感,关键在于游客对园林背后历史的理解和对园林美学的把握。
穿云龙墙,泥塑龙头,瓦片龙身,位于点春堂西侧,北门入园即可一睹其风采。园区内还有卧龙、双龙戏珠、眠龙等各具特色的龙墙。
听涛阁,位于积玉水廊东侧,临池而建,阁顶塑有一单腿独立的仙鹤,位置得天独厚,前有碧涵楼,右有长廊,四周假山奇石、垂柳点缀,实为听涛吟诗的绝佳之地。如今,听涛阁的上下两层作为展览厅使用,常有珍贵文物或书画展出,爱好者不妨一探究竟。
积玉水廊,一座连接水池两岸的廊桥,因旁有“积玉峰”而得名。水廊曲折蜿蜒,朱红木柱映衬下,质感十足,堪称豫园的经典景观,与苏州拙政园的小飞虹虽长度悬殊,却异曲同工。
流觞亭,视野开阔,意境深远。若要在豫园中评选一处“最佳”景点,定会投流觞亭一票,这里的山水写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万花楼,四角设有梅、兰、竹、菊图案的漏窗,主体朱红,原为明代花神阁遗址。飞檐、回廊、曲槛,精雕细镂,富丽堂皇,精巧别致。楼南的湖石假山,奇峰林立,白墙花窗外,翠竹映衬,宛如自然丛林丘壑的缩影。
豫园内,还有一处精美的“园中园”——内园,面积虽仅一千多平方米,但亭台廊池布局紧凑,雅致非凡。园内主要有静观厅(也称晴雪堂)、观涛楼、可以观、耸翠亭、九龙池、船厅、古戏台等景观。
静观厅内,假山奇峰尽收眼底,其中一块“寿”形石尤为独特,与旁石构成“三官献寿”之景。
观涛楼,三层全木结构,昔有“小灵台”之称。
可以观,小巧幽静,名字清新脱俗,让人不禁联想到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以及苏东坡笔下的明月清风。
古戏台,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誉为“江南园林第一台”,观众席两侧设有双层看廊。
中国园林,讲究层次、曲折与变化。优秀的园林设计师,能在方寸之间营造出磅礴的气势,也能在广阔的山水之间,展现出局部的细腻与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