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南京解放后,不到两年时间,竟然连续换了4个市委书记,上一个任职仅仅1个月就离岗,下一个又立马补上。

这4位书记中,还有一位元帅,一个是大将,还有一个是上将。



当时人们都说,这些将军拿不下南京,所以才频繁换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4位书记又是何方神圣?

点个关注,一起揭秘4位书记的真实身份。



一 南京解放

按照我国标准,市委书记的任期一般是5年,最长的才有10年之久,但让人想不通的是,在1949年到1951年之间,这2年时间内,南京竟然换了4位书记下来。

这4人的职级可不低,随便去一个,都能够带领南京好几年,可为什么在短短时间内,中央要把他们换了个遍呢?

有人猜测,南京不好打理,这是六朝古都,也是十朝省会,人口众多,光是1949年的人口,就将近100万,而同一时间北平的人口,也不过才一百多万,可以看出南京人口有多庞杂。



更何况南京还是蒋介石的根基,要打理好这座城市可不简单,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南京才频繁换人。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回到南京解放之初。

1949年初,我军已经攻下了长江以北,整个北方地区的国军连连后撤,蒋介石被打得晕头转向,只能在南京辗转反侧。

我军的打算很清楚,只需要李宗仁签订停战协议,那么战争就可以停止,其他事宜再详谈即可。



可李宗仁的反应是什么呢?他一再拖延时间,企图蒙混过关。

这一切都是老蒋的命令,老蒋既不愿意和谈停战,也不愿意继续作战,无奈之下,他只好一边和美国周旋,企图换来美军的协助,日后好东山再起,另一方面,老蒋又开始和我军搞迂回。

这一套是老蒋的惯用伎俩,很快就被看穿,1949年4月,既然国军没有停战的打算,那么我军也不再给他们机会,紧接着,由粟裕带队,华野、中野百万大军横跨长江,历史性的渡江战役,就此打响。

这一打,直接让蒋介石慌了神,南京也一片混乱,仅仅3天时间,我军先头部队就打进了南京,一面红旗被插在了南京总统府的头顶,这也意味着蒋家统治南京的时代彻底结束,南京重新回到了人民手里。



随后就是大规模的收编活动,南京各大工厂、街道、机关、报社被统一起来,看似一片和平,但背后却是暗流涌动。

蒋介石退出了南京,这并不代表着他放弃了南京,国军盘踞在南方,随时准备卷土重来,南京是他的老地盘,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京就是这样的例子。

再加上南京人口又多,鱼龙混杂,既有不少军阀残留,又有不少地痞流氓,商人富得流油,生意做到了国外,可穷人也依旧一大把,有的连饭都吃不起。



更要命的是,蒋介石坐镇南京时,他亲自挑选了一位市长,此人就是马超俊,随着南京解放,这位市长也不得不下台,至于书记位置也空了出来。

群龙不可无主,该选谁去打理南京呢?

中央一时间犯起了难,我军那么多杰出人才,选来选去,却很难选出合适的人,这个位置,既要求文化水平高,能上得了大台面,能随机应变,同时也要亲民,和老百姓保持良好关系,并且还要在军中有一定威信,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的只有一人,他也因此成了南京解放后的首任市委书记,只不过他只任职了1个月时间就离岗。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人又是何方神圣?



二 首任市委

第一任市委书记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元帅。

刘帅在十大元帅中,学历是最高的,论军事理论知识,他是最丰富的一个,没有之一,刘帅喝过不少洋墨水,在政治上是一位极其出色的领导者。

在军中他也享有军神的称号,跟随部队走南闯北十几年,他的名声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派他去任职,这是再合适不过的。

对于这一任职,刘帅也完全没有辜负。



1949年4月,刚解放的南京条件极其差劲,以往还会发生停电断水断粮的情况,可刘帅来了之后,断水断电这样的事故,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次。

接手之初,南京城人心惶惶,老蒋散播谣言,谎称南京城要打仗,听信谗言的市民争先恐后往外跑,都说要逃往隔壁上海。

刘帅得知情况后,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又要给当地领导班子做思想工作,这批人可不好对付,他们早些年在老蒋手下工作,凭什么听新来的刘帅的话?

还别说,刘帅一次大会,把大伙说得心服口服,市民们也不再往外跑,大大小小的干部们也不再传流言蜚语,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专注南京的发展。



要把老蒋曾经的都城建设好,这简直是难如登天的,谁都没想到,南京能发展成今天的一线城市,要说南京的基础,那就是刘帅打下来的。

只可惜,刘帅只当了1个月的市委书记,短短1个月后,刘帅接到命令,他将率领部队转战大西南,市委书记的位置也不得不空出来。

即便离开了南京,刘帅也对南京十分挂念,晚年他还嘱咐,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撒在南京,一个四川籍的元帅,能为南京做到这一步,实在是很难得。



随着刘帅出走,南京市委书记一时间找不到人接替,一方面是很难有人能胜任,另一方面,刘帅把南京打理得这么好,随便派一个人去,万一做的不好,总不能让南京倒退吧。

中央选了大半天,最终选中了一位大将,此人不仅是大将,更是大将之首,他就是粟裕。

粟裕和南京有很大的缘分,早在抗战结束后,中央就打算派粟裕去接管南京,粟裕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关键时刻,老蒋半路杀了出来。

生怕南京落到我军手中,老蒋疯狂从美军手里购买飞机大炮,用空投部队的优势抢先占领了南京,为了防止我军插手,他还立马任命了一位市长,此人就是前面说到的马超俊。



马超俊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元勋,又和清军打过仗,在当时颇有威望,自从他上任市长后,我军也不方便再派人去南京,直到南京解放,马超俊下台,我军才接手南京。

粟裕和马超俊不一样,他治理下的南京越来越红火,南京的工业基础就是粟裕一手创造的。

在粟裕的带领下,南京一天天发达起来,市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而粟裕却穿得越来越破。

进城的时候,南京有不少达官贵人,他们穿着讲究,而粟裕却穿着粗布麻衣,工作人员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也给粟裕弄了一套毛料的衣服,希望粟裕也能穿得体面点,能融入到这群人之中。



粟裕得知后,立马把衣服退掉,并表示自己只穿原来的衣服,就算进了城,他也并不会高人一等,靠着这份平和亲民之气,粟裕迎来了许多南京市民的认可。

建国前夕,粟裕和刘帅一样,也接到了紧急军令,蒋介石逃到了台湾,我军必须商议下一步作战计划,粟裕不适合留在南京搞建设,部队指挥需要他,就这样,粟裕也离开了市委书记这一岗位。

历经刘帅、粟裕两位优秀的市委书记,下一个市委书记又该派谁去呢?谁又能和刘帅、粟裕大将相提并论?



三 3位接任者

1949年,南京在一年内更换4个市委书记,一个元帅一个大将一个上将,他们分别是谁?

解放南京后,第一任市委书记是刘伯承元帅,第二任则是粟裕大将,至于第三任,则让中央挑选了好半天。

刘帅、粟裕大将都是军中响当当的人物,二人把南京打理得井井有条,谁敢去接手南京?谁又有足够的本事去?



选来选去,中央把目光放在了唐亮上将的身上。

唐亮年纪小,可这并不代表着他能力有问题,唐亮是粟裕的副手,征战这么多年,粟裕的优良作风也被他学了个七七八八。

更何况,唐亮的资历完全能胜任这一位置,17岁参加赤卫队,1930年加入红军开始长征。

唐亮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按规矩办事,军中有人为了提升资历,往往会把赤卫队也算成是革命时间,这样就能显得自己的革命时间早,资历也更老。

还有人劝唐亮效仿,多出3年革命时间,还能提高不少待遇呢,面对这样的诱惑,唐亮丝毫不领情,不管别人怎么劝,唐亮始终认为,自己就是在1930年参加红军的,那么革命时间也只能从1930年算起。



由于唐亮过于讲规矩办事,他还被不少人称作是老实人。

人虽老实,治理起南京来他可不马虎,为了恐吓他,有特务经常给他寄刀片,甚至还有子弹,普通人早就吓得撂挑子不干,可唐亮却完全不在意,越有人恐吓,他越要把南京带好。

唐亮有多细心呢?

他甚至还注意到了南京和其他城市的不同,对于城内的古建筑或者是文化遗产,唐亮一个不落,全都要求着重保护。



中央还以为他喜欢古董字画,给他安排的办公室里,就藏着许多珍贵的古董,从上任到离岗,唐亮始终没有占为己有,每一个公物都被妥善保存,真正做到了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在这个岗位上,唐亮一直待到了1950年,这一年中央将他调回了军区,市委书记的位置又空了出来。

接替唐亮职位的,是一位叫柯庆施的人。

别看柯庆施名字陌生,他也是一名老革命,18岁参加共青团,20岁远赴苏联,还在苏联遭到了列宁接见,即便是一些大将上将,也未必有这种待遇,可见柯庆施的能力有多出色。



柯庆施和前3位将军不同,他的工作重心并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政治上,1931年,柯庆施当上了上海中央秘书长,曾多次受到上级褒奖。

来到南京后,柯庆施也没有懈怠,立马着手调查民情,南京大大小小的工厂得以正常运转,市民们也积极配合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51年,南京已经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迹象。

许多人说,柯庆施在任职期间没有出什么力,只是空坐着一把椅子,事实上南京早期的转型规划图,就是柯庆施亲自设计描绘的。



柯庆施没有军衔,可毛主席对他却是高度倚重,安徽省委书记是柯庆施,石家庄解放后,柯庆施又当上了第一任市长。

江苏省成立后,省委书记也是柯庆施,甚至到后来柯庆施还当上了副总理,有人把他和周总理对比,称他是差一点取代周总理的人。

从这里就能看出,柯庆施没有军衔,才能却也不在话下。



从1949年到1950年,南京换了4个市委书记,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国之栋梁,一个元帅一个大将一个上将,最后一个柯庆施,任职时间是最长的,足足在南京待了4年之久。

南京一解放,就迎来了这么多开国精英,或许这就是真的天佑中华,天佑南京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