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解放战争伊始,华东一共有两支解放军野战部队,分别是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前者由陈毅陈老总率领,主要在山东、豫东一带活动,后者则由粟裕将军统帅,主要在江苏、安徽与山东交界地带活动。后来,为了整合军事资源,增强人民武装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中央军委决定将山东与华中两大主力部队合并,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同时任命陈老总担任行政主官,粟裕担任军事主官。
可让中央军委万万没想到的是,华野组建之初便暴露出诸多弊端和矛盾,其中最为激烈的当属“将帅失和”问题,原山东野战军的干部们大多出身八路军,因而比较亲近革命资历深厚的陈老总;而粟裕出身新四军,山野的干部们对他并不了解,难免对他有陌生感和疏远感,不愿接受他的指挥和领导。
这导致华野在1946年下旬陷入了“迷茫期”,在与国民党军的数次交锋中均处于下风,各部队的士气因此严重受损,官兵们更是怨声载道,不断地发牢骚、讲“怪话”。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便授意军委总政部想办法调和华野内部的矛盾,让大家同心协力、并肩奋战,以应对越来越严峻的革命形势。
然而,总政部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铲除华野内部的“山头”,只能挨个给华野的干部做工作,请他们放下心中的成见,尊重粟裕同志,一切以大局为重,结果却收效甚微。关键时刻,陈老总挺身而出,他向毛主席要来了此前表彰粟裕的电报,将其复印上百份,统一下发给华野的干部们,大力宣传粟裕出色的战功和能力。这一招果然奏效,原本对粟裕怀有成见的干部纷纷转变想法,转而开始支持粟裕,华野也因此慢慢走向团结,进而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意志。
粟裕敏锐的察觉到了华野的变化,于是他立即趁势策划了莱芜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一个整编师和满编军,共计六万余人,并俘获敌中将指挥官李仙洲,取得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大胜。但国民党军也不甘示弱,为了报复解放军,其随后便集结四十万大军,向华野所在的沂蒙山区发动了“大围剿”。
在此期间,号称“王牌部队”的国民党军张灵甫部因为急于进军,与其他部队脱节,失去了侧翼掩护,成为一支孤立之师。粟裕见状立即集合华野所有部队,将张灵甫部包围起来猛攻猛打,双方激战三个昼夜,华野最终艰难取胜,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击毙了敌将张灵甫。
到了1948年,华野的力量已经大为增长,反观国民党军则逐渐势微,于是粟裕便转守为攻,开始主动进攻国统区,逐渐蚕食国民党军的力量,至当年年底,山东全境宣告解放,粟裕随即挥师南下,连同中野一起向徐州进军,准备发动淮海战役。
另外一边,蒋介石也调集六个兵团,共计八十余万人屯驻徐州,准备背靠淮河,以津浦线为依仗,和解放军展开一场大决战,以扭转自身的劣势,重新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至于这八十万大军指挥官,蒋介石一开始想让白崇禧担任。可白崇禧并不信任蒋介石,他在经过一番仔细权衡后,还是委婉拒绝了老蒋,无奈之下,老蒋只好又将杜聿明拉出来“坐镇”徐州,期待他能创造“奇迹”
但此时的国民党军已经腐朽不堪,根本无法和我方相抗衡,淮海战役爆发之后,国民党军的六个兵团便逐一被歼灭,邱清泉、黄百韬战死,杜聿明、黄维等人被俘,而李弥、孙元良这两个“飞将军”则趁乱逃走。1949年中旬,在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中野、华野、东野齐心协力,发动了渡江战役,一下子摧毁了国民党精心建设的长江防线,兵锋直指西南、华南。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便带着家眷逃往台湾,此后困守海外、了却残生。
而中共中央则在全国人民的拥护下,建立了人民政权,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此后数十年间,我方通过一系列手段,不断拉高国民经济,让新中国一扫贫穷与落后,迅速实现繁荣与富强。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中华民族也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