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01

勿谓茅茨陋,栖心即有馀。
非同诸葛卧,颇类静名居。
面壁思禅理,向阳观道书。
回头视华屋,缰琐宿蘧庐。——宋 文彦博《大名府舍创作茅斋,因题八句,太师相公》

简译

不必说茅屋简陋,只要能够让心灵得以栖息,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虽然比不上诸葛亮南阳的草庐,但颇有几分静名居的宁静和祥和。

静心冥想,深入思考禅宗的义理,面向阳光,积极研读道家经典。

回顾往昔华美的广厦厅堂,如今却要选择在这简陋的茅斋中安身。



赏析

文彦博21岁进士及第,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达50年之久,堪称朝堂上的长青树。

《宋史》赞其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文彦博文韬武略,有儒将之风,心怀天下,以民生社稷为己任,深得帝王信赖。

熙宁七年(1074年)四月,文彦博出任大名府知府,在任期间,不仅要管理政务,还负责修缮大名府城。

文彦博治理大名府六年,在任期间,不仅两度修缮府城,还经历了两次黄河决堤,及蝗旱之灾的灾荒年。

兴修水利,灭蝗抗旱,修缮城池,文彦博殚精竭虑,每一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出色,深得宋神宗的赏识。

文彦博这首《大名府舍创作茅斋,因题八句,太师相公》,就是作于这个时期,是写给他的好友富弼的。

诗题的大意是,在大名府的居舍内修造了一座茅斋,并以此为灵感写了一首八句诗,将其赠给富弼太师。

彼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富弼致仕归乡,闲居洛阳,他年长文彦博两岁,与其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

此诗中文彦博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在大名府内建造茅斋的心路历程,抒发了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华美的府邸相比,茅斋显得极为简陋,但是,居住在茅斋里,却能够让人保持冷静。

虽然它不及诸葛亮南阳的草庐,却颇有静名居的宁静,能令人凝神静气,反思自己的内心,和所作所为。

面壁思禅理,向阳观道书”,既要内求,也要外修,唯有内外兼修,才会心明眼亮,不会迷失自我。

这就是被誉为“宋朝第一名相”的文彦博,不论高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都保持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02

茅斋虽绝小,老子策新勋。
磑(gài)落霏霏雪,炉生袅袅云。
心将鸥共远,巢与鹤中分。
几许人间事,吾庐寂不闻。——宋 陆游《茅斋》

简译

茅斋的环境虽然很简陋,但我却能写出新篇章。

石磨上覆盖着皑皑白雪,寒炉中升起袅袅青烟。

心与鸥鸟一道飞远,但巢穴却与其分隔在两地。

尘世间纷纷扰扰,茅斋却寂静无闻,不受其扰。



赏析

陆游闲居山阴老家,诗书耕读,并没有多少产业可以经营,再加上家中人口众多,日子过得很拮据。

辛弃疾出任浙东转运使时,曾到鉴湖之畔拜访陆游,见其屋舍简陋,就想出资为其修建新的庄园别墅。

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陆游婉拒了辛弃疾的善意,虽是茅屋陋舍,却住得心安理得。

因为他志不在此,虽然退隐山阴,远离朝堂,但他心中的理想却从未泯灭,那就是志在北伐收复失地。

往往是表面上写安于田园,想过静宁的生活,但在那些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面,却隐藏着郁郁不平之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跃马扬鞭,那“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军旅生涯,才是他一辈子的向往。

仕途失意,屡遭贬谪,退隐山阴,虽蛰居茅斋陋舍,但不减心中的壮志豪情,自信还能写出新的篇章。

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茅檐上升起了袅袅炊烟,心已经和鸥鸟飞远,彼时的陆游,早已超然物外。

位卑未敢忘忧国,曾有人说,陆游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他却怀有一颗壮士的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03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葺动。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俗尘何处入,长是掩溪门。——宋 文同《东谷茅斋》

简译

一条曲折的小径越走越深,空山寂寂,没有车马的辙痕和人行的足迹。

金色的松花粉轻轻飘落,草地上苔叶如翠色的茸毛,在风中轻轻翻动。

春天的山谷,虫鸣鸟啼,声音杂乱,暮霭沉沉,烟云缭绕,山谷昏暗。

世俗的喧嚣无法进入,此地溪山环绕,就如一扇门,将尘世阻隔在外。



赏析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文同出任洋州知府,洋州城西北十里有筼筜谷,谷内翠竹葱茏。

池通一谷波溶溶,竹合两岸烟萌萌。寻幽直去境渐野,宛尔不似在尘中”‌,文同极喜此处。

于是,谷中建披云亭,谷东筑茅斋,种竹栽花,文同将这里开辟成风景区,闲暇时常来此地。

自谓偷闲太守,人呼窃绿先生”,文同文采斐然,是彼时的全才,诗书画俱佳,尤善画竹。

这也是他钟情筼筜谷的原因,种竹,赏竹,画竹,常常徜徉在竹海中,流连忘返,物我两忘。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苏轼是文同表弟,亲密无间,常戏谑表兄痴迷竹子。

虽是兄弟间的玩笑,也写出了苏轼对表兄画技的赞美,“胸有成竹”也是从此诗中衍生而出。

文同以学知名,情操高洁,文彦博欣赏他,赞其曰:“与可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

晴云秋月”、“尘埃不到”,诗如其人,如此超凡脱俗之人,才会有如此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

参考文献
《全宋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