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25日对外发布,对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粮食持续丰收,为什么还要在粮食节约方面持续发力?我们一起通过数据了解这些看不见的浪费。
粮食在产后环节损耗不容忽视
粮食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历育种、种植、采收、仓储、流通等环节,粮食在产后环节损耗不容忽视。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为12%。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078亿斤,这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
从我国来看,粮食在机收、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是怎样被损失掉的呢?
在粮食的采收环节,机收本身的损失率占总体损失的1%—2%左右,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影响机收损失的既包括田块条件、收获时机、气候灾害、装备质量等客观因素,也包括思想重视程度、机手操作、机具状态等主观因素。以小麦为例,如果让全国的小麦机收损失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粮食损失25亿斤。
粮食收割之后,进入储运环节。在十年前,我国农户储粮的损失率高达8%,目前农户储粮的损失率已降低至3%左右,但部分地区储粮设施简陋、农户缺少科学储粮知识、区域产后烘干能力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在加工环节,粮食损耗浪费的情况则更加严重。以食用油为例,油脂的过度加工既增加了加工过程的油脂损耗,又降低了油脂的营养水平。又比如,大白菜被修剪成只剩十分之一的娃娃菜。而在大米、小麦等谷物中同样存在过度加工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农业价格成本处处长 韩静波:过度加工也会造成粮食产品里面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等这些营养物质的流失,长期食用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面对粮食在产后各环节可能出现的损耗,《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哪些针对性举措化解难点,各地又有哪些典型案例可供参考?
粮食机收:装备升级 技能比武助力减损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强化粮食机收减损。机收减损,一方面要求持续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在装备升级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业务培训、比武竞赛等方式提升农机手操作能力与素养。本月初,江西新余举办了一场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赛,20名农机手在竞赛同时交流操作经验。
农机手 钟茂生:通过机收减损,一亩田可以减损三十多斤,六百多亩田可以增收两万多块钱。
粮食储存:推广应用先进绿色储粮技术
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我国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在山东、山西等地,数字化、智能化的收储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小麦水分、杂质、容重等各项指标的标准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入库,智能收储大大降低粮食损耗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 周冠华:我国粮库储粮损失基本消除,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
粮食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
减少粮食加工损失。同样10公斤小麦,如果加工成全麦馒头,200克一个的话可以做98个,而精白馒头只能做75个。《行动方案》为此提出,要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山东省滨州市这家小麦加工企业,每年加工小麦120万吨,实现从订单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等十大环节全链条节粮减损,在营养挂面生产车间,他们采用新型萃取技术,从小麦麸皮中提取出高品质膳食纤维,科学配制生产高纤维挂面。
山东省滨州市某小麦加工企业挂面车间副主任 顾鹏飞:我们这个车间年产高纤维挂面2万吨,通过对麸皮的高值化利用,年节约小麦3000吨。
来源:央视网
编辑:秦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