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品峰 张洁

国家司法救助是“牵着百姓疾苦,系着司法关爱”的民心工程。

今年以来,十堰市郧西县检察院积极围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检护民生”等专项活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借助数字检察、多方协作、多措并举推动司法救助提质增效,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2件,积极为涉案困难群众解危济困,切实以司法救助广度、精度、力度彰显检察为民温度。


同向发力,拓展救助“广度”

机制建设是畅通司法救助渠道的“高速路”。郧西县检察院建立刑事案件信息内部通报和司法救助线索内部移送制度,与郧西县信访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建立工作联动机制,通过线索移送、数据共享、联席会议、联合回访、多元救助等多项措施,畅通司法救助工作内部合力、外部协作的有效渠道,将传统“坐等申请救助”转变为“依职权主动救助”,切实扩展司法救助“广度”。

今年1月,郧西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时,发现该案受害人为一对夫妻,均不幸身亡,其家中仅剩女儿小玲和年近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考虑到小玲一家情况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检察官及时将该线索移送至控告申诉检察部。

控告申诉检察部干警收到线索后,立即前往小玲家及村委会了解具体情况。调查发现,小玲因家庭突发变故、经济条件困难,也并不知晓可以申请司法救助,无奈之下辍学去外地做勤杂工,靠着微薄的收入生活。

经审查,小玲的情况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郧西县检察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并与郧西县委政法委开展联合救助,为其提供生活费用。同时,检察干警积极联系学校,争取减免学杂费等政策,帮助小玲重返校园求学。2024年4月,3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已成功发放到小玲手中。

数字助检,提升救助“精度”

大数据赋能是提高司法救助工作质效的“助推器”。今年以来,郧西县检察院积极推动数字检察工作,通过司法救助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强化司法救助线索发现能力,解决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因案致贫群众不能得到及时救助的问题,不断提高司法救助“精度”,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3件,救助13人。

今年7月,郧西县检察院运用司法救助大数据监督模型,将该院刑事案件被害人数据与妇联、残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统计的困难弱势人群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近亲属黄某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

发现该救助线索后,检察干警迅速收集相关案件资料,并进行实地走访。据悉,黄某年过古稀,由于丈夫因案离世而产生严重身心创伤,诱发多种老年疾病,频繁住院治疗,不仅花费巨额医疗费用,还需专人护理。儿媳为照料老人辞去工作,儿子收入低且不稳定,全家人陷入生活困境。8月初,该院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就该案进行讨论,一致认为黄某属于最高检“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重点救助对象,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会后,该院迅速启动国家司法救助金申报发放程序,共发放救助金7000元。

“特殊群体司法救助大数据监督模型能够高效、精准筛查司法救助线索,通过数据碰撞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推动司法救助信息化,更好地发挥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的作用。”该案承办检察官说道。

多元帮扶,强化救助“力度”

司法救助不仅要做救危救急的“及时雨”,更要做长远发展的“稳定剂”。因案致贫、因案致困的成因往往很复杂,依靠发放有限的救助金帮助涉案困难群众,“治标”而难“治本”。近年来,郧西县检察院不断探索实践“司法救助+”模式,针对性推动开展民政救济、医疗救助、教育帮扶、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多元帮扶救助措施,强化司法救助“力度”,实现长效救助。

小刘是一起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受害人。今年年初,郧西县检察院在对小刘的情况进行走访时发现,小刘因案件受到精神刺激,导致中度抑郁。小刘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独自在家照顾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生活本就十分困难,如今为给小刘治疗更是难上加难。由于投入有限,小刘也不配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经审查,郧西县检察院认为小刘的情况属于国家司法救助范围,随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在发放司法救助金的同时,检察官及时向县妇联反映了小刘的情况,并与县妇联开展联合帮扶,为小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今年2月,国家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小刘的治疗费用也有了着落。目前,小刘正在积极接受治疗,精神状态也有明显好转。

此外,郧西县检察院还积极为困难学生联系就读学校、争取减免部分学杂费用,为被救助困难对象联系免费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通过“司法救助+教育帮扶”“司法救助+就业指导”等多元化方式,累计帮扶7人,帮助涉案困难群体自力更生谋发展,真正实现“司法救助+”传温情、利长远、护民生。

(来源:极目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