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经进入了新时期,以DRG/DIP为主的复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其中超过半数的医保统筹区已明确推行住院病例按病种分值付费(简称DIP)。DIP付费的核心特征在于既源于临床实际,反映病种的诊断、操作及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又借助大数据给予相应的修订,并以此主导医保支付体系的进一步完整构建。在耳鼻咽喉科领域,医保DIP付费的实施有助于推动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白玉杰表示2.0版分组升级了分组方法、优化了临床论证方式——在原有31个临床认证组独立论证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多专业联合论证模式,如开展耳鼻喉科等的联合认证。本文以耳鼻喉科领域中的耳和乳突疾病为例,以小见大分析其成组逻辑和主要核心病种的调整。
耳和乳突相关疾病DIP分组中的成组逻辑
以耳和乳突疾病为例,耳和乳突相关疾病DIP分组中的成组逻辑主要基于疾病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方法以及资源消耗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分组。以下是相关耳和乳突相关疾病DIP分组中成组逻辑的一些关键点:
(一)疾病性质与特点。
首先,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初步分组,例如,中耳炎可以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这两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会被分成不同的组。
(二)治疗方法与手段。
对于同一种疾病,如果治疗方法相同或相似,那么它们可能会被分到同一个组。例如,对于化脓性中耳炎,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如果治疗方法相同,它们可能会被分到同一个组。
(三)资源消耗与成本。
对于资源消耗和成本相近的疾病,可能会被分到同一个组,以便于进行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分析。
(四)临床路径与诊疗流程。
对于具有相似临床路径和诊疗流程的疾病,可能会被分到同一个组,以便于进行诊疗过程的管理和优化。
(五)动态调整与更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深入,耳科相关疾病的DIP分组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即需要根据新的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成果,对分组逻辑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耳和乳突相关疾病DIP 2.0分组方案的调整
DIP目录中耳和乳突疾病部分主要是针对耳科相关的疾病。依据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标准(如ICD编码)和临床诊疗规范,结合耳鼻喉疾病的特点,将不同疾病按照其临床特点和诊疗需求进行分组,根据疾病分组的严重程度、诊疗难度、医疗资源消耗等因素,制定了耳和乳突相关疾病的DIP目录。并根据临床实际使用情况对目录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其适应临床实际需求和医学发展的变化。
对于DIP目录库(2.0版),在耳和乳突疾病方面,增加了新的分组条目,包括:外耳脓肿和外耳蜂窝织炎,耵聍栓塞、急性浆液性中耳炎、慢性粘液样中耳炎、慢性咽鼓管及鼓室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慢性乳突炎、其他未特指的乳突炎、急性鼓膜炎、鼓膜其他特指的疾患、听骨不连续性和脱位、前庭功能的其他疾患、迷路炎、噪声对内耳的影响、内耳其他特指的疾病、聋哑,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其他听觉异常、听神经疾患。删减的分组条目包括:后天性外耳道狭窄、慢性浆液性中耳炎、其他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其他乳突炎和有关情况、中耳和乳突其他特指的疾患、未特指的耳硬化、迷路功能障碍。对其他外耳炎分组进行了细化,进一步分为了其他感染性外耳炎和急性外耳炎非感染性。对每一个疾病名称下的治疗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每一个疾病分组中都增加了保守治疗组,对于每一个疾病名称下的手术方式进行了精简和细化,对于疾病的手术分组更加准确,新增了临床中一些常用的疾病分组条目,并对一些需调整的条目进行了调整和删减,使得分组方法更简单且贴近临床。
耳鼻喉科DIP分组的调整进一步保证了DIP病种目录库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病种目录库更贴近临床实际,推动科室的精细化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 | 郝芳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一科;刘焕龙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阜平医院副院长;单春光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编辑 | 崔秀娟 张雯卿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