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抑郁后的生活很“没意思”。
我接触的所有抑郁来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意思,太没意思了!
再仔细问他,具体哪些方面没意思呢?他会说所有的方面都没意思,旅游没意思,聚会没意思,运动没意思,吃饭也没意思,所以就只躺着,而躺着也没意思。
就这样一直没意思地生活着。
“既然这样没意思,那么想不想改变呢?”
“改变不了”,这是常见的回答。
仿佛整个人陷入一种无力的循环中,找不到出口,看不到希望。
一直以来,对“改变不了”这句话,我是不赞同的。
我想大家都学过哲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世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改变”这件事情,时刻都会发生。
抑郁的康复也是这样。
02/抑郁自愈的突破口在哪里?
虽然,我非常理解抑郁个体那种绝望的心境,那种什么也不想做的无力感。但我还是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告诉大家,抑郁的康复是很有希望的,是有突破口的。
这个突破口便是:去做点什么!
我曾在学校和医院做过一次针对抑郁个体共230人的调查,年龄从15岁到55岁,不限性别。调查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抑郁后什么事也不想做?
收集到的答案有3种:
一是没力气;
二是没兴趣;
三是做过,但感觉没用,所以不再想做。
前两个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它们本身就属于抑郁的症状,是抑郁的结果。但是第三个答案,就跟我们的认知有关了。
很多人抑郁后,都看过医生或自学过一些方法,都知道抑郁要康复需要去做运动、做一些具体的事情。然后满怀希望地去尝试了,但是感觉心态并没有变好,所以觉得失望了,就不再做了。
这个现象,我跟很多来访也探讨过,发现大部分人都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性急。
二是功利。
大家都希望运动或做某些事情后马上就有感觉,马上就很快乐。这种心情当然是正常的,但是违背了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我们的感受和情绪是一点一点慢慢从行动中获益的,获益的量起初可能只有芝麻那么大,慢慢地才大如西瓜,最后提升整个心境,摆脱抑郁。
我记得一个同行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们为了塑形,去健身房健身,何时才能达到教练那种身材?答案肯定不是一天,也不是一月,至少要数月或数年,总之是长期坚持积累的结果。
抑郁的康复也是同理,任何事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哪有运动一两次就能明显感觉到快乐了呢?
所有心理现象的改变,都是不可能马上就有成效的,无论是抑郁的治疗还是家庭教育里面孩子问题的改善,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你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最终是能达到目标的。
达到目标的路上需要在意志力的配合下学习科学方法并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我们明确知道要治疗抑郁,必须动起来,去做点什么,那么无论主观意识上想不想动,身体上都是可以动起来的。
打开门,迈开腿,走出去。第一次感觉也许不太好,没有关系,只要迈出去一步,也是不错的。
一定不能一下子要求太高,允许自己慢慢进步。
循序渐进,终能看到希望。
另外,我们在动起来的时候,不要过于功利,好像运动就是为了快乐起来这一个目的。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运动就没意义。就好像现在很多孩子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达不到好分数,就等于白学了。
事实上,没有考试,我们也需要学知识,它是增强逻辑思维、探索世界的手段。
没有抑郁,我们也需要运动,也需要做点什么。它是我们增强体质、改善生活、体验生活的必经之路,是生命力的体现。
所以,动起来去做点什么,是非常有益的。不要急于马上看到成效,也不要带有那么强的目的性。
去做点什么,就当放松也好!
03/该做点什么呢?
在情绪极度低落时,我们往往看不到事情的可能性,会觉得没什么事情可做。
这时,外在的提醒是必要的。
我会给来访布置这样一种任务:列清单
就是在情绪相对稳定的时候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或适合的事情分类列出来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在情绪低落不知所措时看一看,选一选,在能做的事情上打“√”然后就去做。
为什么要自己亲自写出来并贴在显眼位置?
其实就是为了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加深印象,并给自己这样一种暗示:
无论何时,我是有事情可做的,我的情绪是有办法改善的。
有的来访说,这个清单一列,往墙上一贴,仿佛有了一颗定心丸,不再担心陷入崩溃状态时无计可施了。
每个抑郁个体的情况不一样,所列清单也各不相同。我分类整理如下,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自行删减。
1.家庭类活动:
打扫厨房/ 整理餐具
烧一道菜/ 做一款小蛋糕
洗一件衣服
清理茶几
2.户外/体育类活动:
跳舞
徒步
慢跑
踩自行车
3.学习类活动:
阅读几页书籍
看几分钟线上课程
了解一下某个景点特色
写一篇小日记
4.艺术类活动:
绘画/摄影
唱歌
吉他、钢琴、笛子等乐器
捏彩泥、针织、钩编
5.社交类活动:
给好朋友打电话
微信联系一位老友
邀朋友聚餐/逛街
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天气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就好,其实选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去执行。
抑郁在现今是比较普遍的情绪障碍,快节奏的生活、各行各业的压力,让我们很难维持稳定的心态。抑郁情绪也好,抑郁症也好,都没必要“谈虎色变”,因为它们是有科学方法可以遵循,可以去改善、治愈的。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自己,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选择匹配的咨询师,积极行动起来,借助意志力和知行合一两大法宝,完全可以重见蓝天,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