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减重药企业而言,最需要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

11月17日,司美格鲁肽减重版本诺和盈®在国内首发上市,意味着它将正式角逐中国减重药市场,给GLP-1RA类药物在国内市场的商业化带来更大的压力。

毕竟,诺和诺德在肥胖症治疗领域开展研究已经超过25年,有着深厚的科研积淀,是全球肥胖症治疗领域的领导者。

而司美格鲁肽本身,也是2024年“药王”(销售额最高的药物)的有力角逐者。凭借“认知牌”、“价值牌”和“责任牌”这三张明牌,诺和诺德携诺和盈®在海外持续进击,大概率也将主导国内市场。

诺和诺德并不排斥竞争。正如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所说,“挑战不在于竞争,而在于人们对于肥胖作为一种疾病的认知。”

近期,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也表示,“诺和诺德欢迎良性的竞争。竞争让大家可以共同帮助更多患者。”

但竞争对手把一切底牌都亮给你看,也恰恰是最需要重视的地方。

/ 01/ 认知牌:体重管理的“代名词”

司美格鲁肽之所以能够成为药王的有力角逐者,与其作为“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的优势有关。

能够安全有效减重,并且大幅延长了给药周期,司美格鲁肽掀起了体重管理的革命,让其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先发优势,让司美格鲁肽形成了极为深厚的品牌认知。

复盘来看,“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诺和盈®的出现,不仅为肥胖症治疗带来了创新的药物解决方案,更是让肥胖症作为一个健康议题回到公众视野。可以说,成功的核心在于其唤醒了全球肥胖群体对健康体重管理的认知。

肥胖不是审美命题,而是一个严肃的健康议题。从医学角度看,肥胖症是一种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复杂疾病。研究显示,肥胖症和超过200种疾病相关,其中对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衰等风险都会明显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视增加,对于肥胖危害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ACTION-China研究发现,超76%接受调研的肥胖症患者认为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超74%的受访者担心体重过大会对身体有所影响1,因此对体重管理有着强烈的需求。

不过,肥胖症患者的减重之旅,面临诸多难以逾越的“关卡”,例如对疾病认知仍存在壁垒,盲目追求不科学的减重方式;或者减重后的代谢适应使得长期维持体重降幅受到限制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体重管理难度极高。ACTION-China研究也发现,中国超过一半的肥胖症患者经历过减重后复增的循环,其中不乏多次经历者1。

这并不是中国肥胖症患者独有的困境,全球肥胖症患者心中都有着相同的痛点。他们需安全、有效、简便的长期体重管理手段。

诺和盈®的面世,迅速让司美格鲁肽成为减重药物的代名词,作为“旗帜性产品”,司美格鲁肽的临床获益受到更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第三季度,在竞争对手表现不及预期的同时,Wegovy®(诺和盈®的境外商品名,下同)全球收入同比增长79%,达到173亿丹麦克朗。

作为体重管理的代名词,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市场同样有着极为深刻的认知。此前,司美格鲁肽的减重效果就在社交媒体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诺和盈®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国内患者的规范化用药有望得到改善。

可以这么类比:在国内GLP-1RA类减重药物领域,诺和盈®如同一棵参天大树,其它药物则像是在这棵大树的引领下生长的幼苗。

所以,当这颗“大树”开始进军中国市场时,同赛道的参赛选手们面临的压迫感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认知牌”只是诺和盈®的底牌之一。

/ 02/ 价值牌:来自STEP系列临床研究的权威认证

诺和盈®的成功,更关键在于,有严谨的STEP系列研究的权威价值认证。

作为诺和盈®的全球大型临床研究,STEP系列研究共纳入约25000例超重和肥胖受试者,带来了一系列明确答案。

首先,STEP系列研究给诺和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科学支撑。

截至目前,STEP共完成了14项研究,表明诺和盈®可以实现平均约17%的体重降幅2,3,4。此外,STEP 1 研究证实了,诺和盈®带来的体重减轻以脂肪组织的减少为主5。因此,诺和盈®减重的效果和质量,得到充分肯定。

并且,诺和盈®证明了其对中国患者具有同样的优异效果。以中国人群为主的STEP 7研究证实,与安慰剂相比诺和盈®治疗显示出更优效、具有临床意义和持续的体重减轻。

同时,诺和盈®安全性良好,STEP系列研究证实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一过性的胃肠道不良事件,整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安慰剂相似。

这也在真实世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截至目前,司美格鲁肽已在大型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和完善的临床研发项目(SUSTAIN试验、PIONEER试验、STEP试验、SELECT试验、OASIS试验)中得到了充分检验,并已累积起超过2200万患者暴露年的使用经验6。从上市到现在收集到的数据,都充分体现了诺和盈®的安全性与GLP-1RA类药物一致。

大规模研究得到的数据,为诺和盈®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支撑,也为其放量提供了基础。

其次,STEP系列研究给出了诺和盈®持续获益的明确答案。对于体重管理而言,最核心的是“长效性”如何,是否能够持续耐受,持续获益。为此,为期两年的STEP 5研究论证了诺和盈®可在104周内显著、持续地减轻体重。

实际上,从真实世界数据来看,获益时间可能远远超过104周这个数字。今年5月,诺和诺德公布的研究显示,体重维持时间至少能够达到4年7。

上述一系列的跟踪探索,也为诺和盈®临床长期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STEP系列研究还带来了诺和盈®其它健康获益的答案。对于体重管理而言,降低体重是过程,患者的整体健康才是目的。诺和盈®已证实的多重健康获益,包括但不限于减少腰围、降低内脏脂肪、改善血脂、逆转糖尿病前期等2,3,8,9,10,11。这些获益,也都在诺和盈®的系列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

此外,由卫健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明确提及司美格鲁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在一项旨在研究司美格鲁肽2.4mg对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非糖尿病的超重/肥胖成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风险降低的研究中,随访39.8月,司美格鲁肽2.4mg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达20%,同时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12。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临床数据,诺和盈®持续获得全球医生、患者的认可。对于一款创新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的评估,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在已上市的GLP-1RA类减重药物中,其它药物的临床验证尚不及诺和盈®。这意味着这些药物对于减重效果、安全性、持久性的论证,以及其它维度健康获益程度的有效证据仍需继续验证。

而未来更充分验证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将作为诺和盈®的核心优势,为其在中国减重市场的表现持续加持。

/ 03/ 责任牌:从现在到未来的答案

同时,诺和诺德手中的“责任牌”也不容忽视。

肥胖症治疗,是一个既要、还要的复杂问题:既要患者有清晰的认知,还要具备有效的手段,并且搭配高质量的诊疗体系。任何要素,缺一不可。

某种程度上,诺和盈®只是提供了一种治疗手段,在助力全球肥胖症患者的体重管理中,是远远不够的。但反过来说,诺和诺德的脱颖而出,必然还有其它秘密。

确实如此,在国内,诺和诺德还将通过“1+N”的一揽子服务,为肥胖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长期守护。这,也会是其角逐国内市场的关键。

日前,诺和诺德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诺和关怀”推出了诺和盈®专属版本,为已处方诺和盈®产品的患者提供集专业用药指导、疾病教育内容、智能陪伴健康管理工具、“药店地图”功能等定制化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原因不难理解,体重管理的核心在于长期“坚持”,但最难的也恰恰是坚持。患者除了需要有效的治疗手段,更需要有陪伴他们更好坚持下去的伙伴。“诺和关怀”诺和盈®的专属版本,正是通过准确地提供关键支持,避免患者遗忘用药等,提高管理质量,让他们更有决心坚持下去。

此外,无论是对于患者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而言,体重管理都是一场“持久战”。为了有效应对肥胖这一公共卫生挑战,诺和诺德携手跨界合作伙伴,在健康教育、预防、诊断、治疗等环节全面发力,以多元化模式深度参与中国肥胖诊疗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一直以来,海外大型药厂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很显然,这也是诺和诺德坚守的理念。而这,自然也构成了其守住竞争攻势的护城河。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显然要更加努力追赶了。

/ 04/ 总结

凡事都有两面性。

长远来看,诺和盈®的入局,在给减重赛道的参赛者们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追赶的动力。正如上文所说,诺和诺德不排斥竞争,更关注市场对健康价值的认知。而诺和诺德本身,也将不断自我进化。

就国内患者的治疗需求而言,远未得到满足。目前,中国约1.8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13,且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仍处于上升趋势。

这也要求,不管是以诺和诺德为代表的外企,还是国内药企,在专注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需要在保障患者用药可及性方面做更多努力。诺和盈®上市后,诺和诺德也表示,将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增加药物的可及性,上市后根据肥胖症患者的分布,在多渠道布局(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药店渠道)。

期待国内减重药物领域能早日上演一场“可乐战争”,企业在竞争中互相影响和创新,最终推动行业进步,造福患者。

参考资料:

[1] Ji L, Mu Y, Chang C, et al.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barriers to effective obesity care among people living with obesity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China: The ACTION-China study.

[2] 基于试验药物估计目标

[3] Wilding et al. N Engl J Med. 2021 Mar 18;384(11):989-1002.

[4] Garvey WT, et al. Nat Med. 2022 Oct; 28(10):2083-2091

[5] Wilding et al. presented at the Endocrine Society (ENDO) virtual meeting, March 20-23, 2021.

[6] Novo Nordisk data on file

[7] Long-term weight loss effects of semaglutide in obesity without diabetes in the SELECT trial

[8] Rubino D,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14-1425.

[9] Wadden TA, et al. JAMA. 2021 Apr 13;325(14):1403-1413.

[10] Davies M, et al. Lancet. 2021 Mar 13;397(10278):971-984.

[11] Kadowaki T,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Mar;10(3):193-206.

[12] Lincoff A M, Brown-Frandsen K, Colhoun H M, et 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obesity without diabetes[J]. N Engl J Med,2023,389(24):2221-2232.DOI:10.1056/NEJMoa2307563.

[13] Zhao, H., Jia, R. and Leng, A. (2022) ‘EPH55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China: A narrative review of literature’, Value in Health, 25(12). doi:10.1016/j.jval.2022.09.97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