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滑雪板


兽皮靴子


兽骨雪镜

滑雪装备从最初的全是狠活

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满满科技感


AR 雪镜、发热雪地运动鞋、智能滑雪鞋垫等蕴含科技元素的滑雪装备,给滑雪者带来更加安全、舒适、多样的体验感。

下面,就来一起来看看吧~


1

AR 雪镜


雪镜是滑雪必备的装备之一,具有防止紫外线伤害、防止冷风刺激及防止意外摔倒时的冲击伤害‌等作用。


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因纽特人举手表示:这个我懂。瞧我们用象牙、鲸骨、木头制成的雪镜,防护效果杠杠的,戴上就是行走的表情包。


如今,雪镜不单单起到防护、耍酷的作用,还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如 Rekkie 的这款雪镜就把防护功能与 AR 技术融为一体。

与传统雪镜相比,这款 AR 雪镜有些不一样:


雪镜重量约 253 克,是普通雪镜的两倍多,绑带右侧有一个长约 10 厘米、厚 2.5 厘米 的小盒子,内置有电源、蓝牙和无线电模块等。


镜框中间靠近鼻梁处有一块约 1 英寸大小的显示面板,用于镜片显示操作界面、数据信息等。


镜片上方三分之一的区域增加了反光涂层,以便数据信息显示得更加清晰。


滑雪者用手机 app 连接并激活后,就可以在雪镜内侧镜片上看到当前海拔、运动次数、最高时速以及指南针等数据信息,同时还能接听电话、接收手机通知、播放音乐等。


TA 操作起来十分简便。滑雪者可通过按钮配合头部动作追踪进行选择、确认等操作。

如果附近有佩戴同款雪镜的朋友“出没”,滑雪者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查看他们的所在位置。


当然,这款 AR 雪镜尚有一些 bug 待优化改进。据悉,有体验者吐槽镜片涂层的透光性较差,而且在查看 AR 显示数据时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顾及周围环境情况,容易发生危险。

此外,这类电子设备在寒冷户外环境下的续航能力也令不少滑雪者有所顾忌。

2

发热雪地运动鞋


据说早在一万多年前,生活在北极地带的因纽特人就开始用始海豹皮、驯鹿皮、鹿筋缝制成的一种名叫 “Mukluk” 高筒软靴。


“Mukluk” 既保暖又防水,确保因纽特人在零下 70 摄氏度环境下也能行动自如,堪称极地“最牛战靴”,TA 或许就是雪鞋的早期雏形吧?


现代雪鞋不仅款式多样、分类细致,还在材质、功能方面有了显著的创新和改进。


如这款能发热的雪地运动鞋,鞋内部装有柔性电池和弹性加热片,按下开关按钮,弹性导线能和弹性加热片接通,加热片就会持续发热,使 jiojio 暖洋洋的。


柔性电池的电量可以达到 1 千毫安时到 2 万毫安时,另设计有防水安全层,即使长时间穿着在雪地里行走,也不用担心 TA 会漏电。


此外,TA 还设置了三档温度可供调节,从 38 摄氏度到 42 摄氏度,即便在零下 25 摄氏度的雪地里也能提供 2.5 到 5 个小时的发热保温效果。

3

智能滑雪鞋垫


这款形似鞋垫的装备其实是一款数字滑雪教练—— CARV,虽然上市已有些年头了,但仍然被雪友们津津乐道。


TA 由超薄鞋垫和电池通信等模块组成的,安装比较简单,再配上相应的 app 就齐活了。

鞋垫内的传感器会对滑雪者的步态、足部压力分布和运动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平衡、施压、立刃、雪道坡度等多种技术指标进行实时记录。


相应的手机 app 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建议和视频教程,让滑雪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滑雪技巧和运动状态,相当于请了一位专业教练全程跟随。

此外,TA 还能在滑行过程中对滑雪者脚部的舒适度进行调整,以降低受伤风险。


CARV 现已推出了第二代产品,呈一对夹子形态,安装起来更加便捷,直接往鞋上一夹就能开滑,而且能随时拆卸下来,供一起练活的几个搭子轮流使用。

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夹子形设计虽安装简便,却失去了内脚外脚压力监测功能(第一代产品有)。有雪友表示使用最多的就是这个功能,第二代没能延续实在遗憾。

4

雪崩救援信标手套


由于滑野雪的人越来越多,在滑野雪时因突遇雪崩导致下落不明或丧生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在雪崩致死因素中,73% 的雪崩遇难者因窒息丧命,25% 的遇难者死于雪崩过程中的撞击、受伤等,只有 2% 死于失温,因此能否及时向外界发射救援信号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这款手套就是为上述情况专门设计的。单从外观看,TA 与普通无指手套没太大区别,只是在手腕处多了一个 “launch(发射)” 按钮。


当突遇雪崩时,滑雪者按下这个按钮,手套会发射出 SOS 救援信标气球,仅需 3 秒即可完成充气,飘浮掩埋处上空,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被掩埋者位置,从而尽快获救。

上面这些满满狠活、科技感的滑雪装备,你给打几分?你会考虑入手吗?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可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