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笔者在皇仁书院就读期间,有一位老师唐东海是唐绍仪的堂侄。当年我们一班小朋友听他在课堂上沾沾自喜大谈他的堂叔,感到莫名其妙。原来当年唐绍仪逝世才25年,在当代历史仍浓墨重彩,还未完全褪色。皇仁书院当年的师资雄厚,不少老师包括司徒庄、雷镜鋈、黄飞然、彭冲、苏辉祖/耀祖兄弟等都是精英,其中或有资格在大学当讲师和教授。唐东海给我当年的印象是自我吹嘘、口沫横飞。不过,他提到有关唐绍仪,多少年来在我的印象中十分深刻。我从2006年起,因为机缘巧合到珠海的UIC(北师大和港浸大合办的联合国际学院)任教,其中原因也是因为对唐绍仪的家乡有憧憬。

唐绍仪和孙中山分别出生于今天的珠海市唐家镇和中山市翠亨镇,相距极近,当年同属香山县。唐孙两人的出生地,如今开车只需要15分钟就到达。



唐绍仪1862年出生,孙中山1866年出生,早年分别接受西方教育。唐绍仪是晚清留学美国的幼童之一(12岁出国),孙中山早年去夏威夷跟随他的哥哥孙眉(13岁出国),在年轻时期受西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熏陶。但两人的道路完全不同。用现代的潮语来形容,政治上唐绍仪是建制派,孙中山是革命派。两人在1911年武昌革命后南北议和才彼此认识,俟后相交甚深,家族之间往来频仍。唐绍仪的元配张氏和孙中山的元配卢氏亦惺惺相惜。唐氏家族亲属繁衍,不少后人于香港定居。笔者多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唐绍仪的堂侄女(唐东海的堂妹),每于周日一起在港岛东行山,对唐绍仪的生平加深了认识。笔者还结识了唐绍仪的亲孙唐景昙(祖母郑氏,朝鲜人),现已垂垂老矣,仍在唐家古镇内的唐绍仪故居独守家园。唐家古镇内还有唐庐,现在是清华大学珠海校友会举办知行读书会活动的场所,笔者多年来参与其中。唐庐有对联和牌匾,分别由康有为和梁启超书写。笔者每于唐家古镇流连,总不免产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时代更迭,从危急存亡到民族复兴的一番感慨。

他们两人都熟悉香港。孙中山在香港接受教育、筹办革命推翻帝制。唐绍仪在清迋出任高官期间经常代表国家到海外办外交,途经香港的次数不可胜数。现时珠海的唐家镇已经纳入高新区。唐家湾产生了不少知名的历史人物。除了唐绍仪外,还有唐国安,清华大学创办人、教育家;唐廷枢,洋务运动先驱、开平矿务局和轮船招商局创办人;唐宝锷,汉学家、中国律师协会创办人;唐翘卿,茶叶巨子、上海茶叶公司和华茶公司创办人;唐雄,同盟会成员、檀香山华美银行总经理;唐涤生,任白粤剧的词曲作家,在历史上堪与汤显祖和关汉卿等戏曲家齐名。以上每一位从珠海唐家走出来的生平事迹,值得我们从中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脉络、从中汲取养分。所谓“不读史,无以言”,是颠蹼不破的真理。

今天就笔者所知,简单介绍唐绍仪的生平。他活了76岁,如果不是1938年不幸被刺身亡,他可能会更长寿。孙中山只活了59岁,过早逝世,因而造就了蒋介石的崛起。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说。



唐绍仪1874至1861年(12到19岁)在美国留学,20岁回国后加入清政府,以九品县丞补用的资格,被派到天津税务衙门做翻译。1890年(28岁)被袁世凯赏识,出任中国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使臣。1896年(34岁)出任中国驻朝鲜领事馆总领事。1900年(38岁)以道员的身份出任商务总局总办和关内外铁路总办。1901年出任天津海关道。1904年(42岁)出任三品京堂后补以副都统的职衔被委为议约全权大臣,就西藏问题赴印度与英国谈判。1906年,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完成谈判,签定了“中英续订印藏条约”,正式确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回国后出任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会办大臣和邮传部左侍郎。1908年(46岁)以尚书衔奉慈禧太后之命出任“美国致谢专使兼考察财政大臣”,出使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和比利时八个国家考察财政。1911年,黄兴领导的武昌起义成功,袁世凯委派唐绍仪为北方总代表,到上海与南方代表伍廷芳谈判南北议和。伍廷芳是广东新会人,曾在香港圣保罗书院就读,后留学英国。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律师和法官,长居香港,亦是近代知名的历史人物,以后有机会再介绍。

1912年3月,唐绍仪50岁,出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加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同年8月,经蔡元培(入党介绍人)参加国民党。从1912至1927,帝国势力横行,中国四分五裂,北方军阀割据,南方百废待兴。1917年,孙中山任命唐绍仪为护法军政府财政总长。1919年,他作为南方总代表与北方总代表朱启钤和谈,解决南北争端。1920年,唐绍仪和孙中山、伍廷芳及唐继尧发表联合声明,脱离军政府,在上海设立“四总裁办事处”,开展反分裂、反军阀的斗争。

从1911年南北议和开始,唐绍仪和孙中山的交往频密。孙唐两人由于从少年时对西方国家的认识有共同经历,对国际形势和历史潮流的看法相当一致,虽然分别属于所谓建制派和革命派,对于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人民共和有共同信念,因此思想上两人越行越近。在民国初期,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的混乱状态,唐绍仪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倾向于保守和改良,孙中山则坚持革新和革命,双方在救国方略的实施细节上有所分岐,因此行动上两人渐行渐远。



1921年,唐绍仪返回故乡香山县,从此淡出政坛,致力乡梓的开放改革。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为了纪念他,香山县改名中山县。1929年,中山县被定为全国模范县,唐绍仪出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1931年升任中山县长,实施以唐家湾为中心、建设中山模范县的计划。他从税务翻译到外交谈判,再从民国总理到中山县长,能屈能伸,纵横捭合,折冲樽俎,在不同冈位上充分发挥,一生为国,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毛泽东对此曾高度赞扬,因为能上能下,值得干部参考。

1934年10月,陈济棠的亲信在中山县发动兵变,唐绍仪当年已72岁,遂离职转赴上海寓居,安度晚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政府迁往武汉。唐绍仪将大部分家人安排到香港,自己因为年纪老迈,和正在上海读书的子女仍住法租界。1938年,他在上海遇刺身亡,据传是军统头目戴笠听从蒋介石授意,下了重手。多年后沈醉认为唐绍仪死于非命,晚节未失而惨遭错杀;为这位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和革新家平添了戏剧性的色彩。

现在的珠海特区(和澳门特区)原本是香山县的一部分,就等于现在的香港特区原本是新安县的一部分一样。我们回顾香港和澳门的发展史,和深圳及珠海密不可分。我们都来自大湾区。对于来自大湾区的历史人物,如果能够有较清晰的了解,肯定对于培育年轻一代的家国情怀有所帮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