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根据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判断,我国的国防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由临战准备状态转为积极防御状态。
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和平时期建设轨道,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为了响应这项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推行了精兵政策,裁减员额一百万。相对应地,解放军内部也做出了很多人事调整。
曾任20军副军长的梁光烈,就被提拔为20军军长。他的上级,是部队越级提拔的,54军军长李九龙。
那么,梁光烈和李九龙,各自都有什么故事呢?李九龙为何会被越级提拔?
“敢言部长”梁光烈
1940年12月,梁光烈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普通人家,他十八岁参军入伍,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梁光烈的成名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开打之际,邓小平钦点杨得志为昆明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对越战争。
当时,杨得志正在武汉军区当司令员。
接到调令的时候,他来不及做太多的准备,只带了一个人赴任,这个人就是已经成为作战部副部长的梁光烈。
因杨司令的临时抓壮丁行为,梁光烈即将面对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战斗:对越自卫反击战。
梁光烈的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期待。
到了昆明后,他协助杨得志,和指挥部的其他同志制定作战计划。
期间,杨得志问大家,结束这一战需要多长时间,大家都认为是一场持久战,要打好久。
只有梁光烈信誓旦旦地说,不到两个星期就可以班师回朝。
听完梁光烈的回答,杨得志颇为意外,对他更加欣赏。
后来,杨得志因病退出前线,西线部队的指挥权,都交到了梁光烈手中。
这对梁光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他穷尽毕生所学,细致地分析战场局势,制定一套又一套周密的作战计划。
在他的指挥下,西线部队如有神助,接连取得胜利,梁光烈这个“小透明”,也开始显露他的才能。
战争结束后,梁光烈在军中的威望得到了很大提升。
他被调到陆军第二十军担任副师长,后又晋升为军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变故出现了:中央要进行军队改革,精简部队,第二十军是陆军军旅体制改革的首个试点集团军。
那么问题来了:要怎么改?
当时,陆军沿用的是常规的军-师-团-营架构。这是从二战时期保留下来的,人多,底子厚,要补充新兵也很容易,适合打耗时长的战争。
可是,这种架构的缺点也很明显:指挥效率低,出击不够灵活,限制了部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改变,这套架构显然过时了。
深刻地思考过后,梁光烈把军-师-团-营架构,精简成了军-旅-营架构。
这样一来,军队的指挥体系将更加高效,士兵们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梁光烈的这套架构受到了一致好评,一直沿袭到现在。
2008年,梁光烈担任国防部部长。他心眼儿实,不屑于外交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他向来都是有啥说啥。
有一次,美国记者问梁光烈,中国发展武器装备,会不会威胁他国安全。
梁光烈眉毛一挑,十分不爽地回答:“我们反对有些人将中国军力发展说成是‘军事威胁’。”
美国记者贼心不死,又拿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来说事。他问梁光烈,中美两军关系,会不会受到此事干扰。
梁光烈的回答更直接:“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损害了中方的核心利益。”
此话一出,现场寂静无声。
梁光烈气场全开,一字一句地强调:
“我们不愿意再看到这样的问题发生,也不希望因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进一步损害中美两国两军关系。”
如此直截了当地回答,在梁光烈这里是常规操作。也因此,大家都称梁光烈为“敢言部长”,西方媒体则阴阳怪气地说梁光烈是中国军方的“鹰派”代表。
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哪有什么“鹰派”不“鹰派”,梁部长就是务实而已。
说起来,他身上这种宝贵的品质,和他曾经的上级——李九龙颇为相似。
只不过,相比较于梁光烈的锋芒毕露,李九龙要内敛一点,属于人狠话不多的类型。
那么,李九龙是怎样一个人呢?他和梁光烈有何渊源?
“一尘不染”李九龙
李九龙,1929年出生,河北丰润县人,比梁光烈年长十一岁。
他出生的时代不太好,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山河动荡,社稷飘摇。
看着破碎的山河,惨死的同胞,李九龙被激发了民族血性。
十六岁的他告别父母亲人,毅然决然地加入八路军,抗击日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但李九龙期盼的和平和安宁,却没有到来。
中国被卷入内战旋涡,二十出头的李九龙再次穿上军装,踏上了解放战争的战场。
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解放战争大大小小的战场上,都能看到李九龙奋勇杀敌的背影。
他虽然年纪小,但能吃苦,打起仗来跟不要命似的,有万夫不当之勇。
衡宝战役中,被白崇禧寄予厚望的“钢七军”,就是李九龙带人歼灭的,这足以可见他的作战能力之优秀。
1979年2月17日,在54军担任163师师长的李九龙率领部队,朝越南战场进军。
当梁光烈指挥西线部队作战时,李九龙带着手下士兵冲锋陷阵,五战五捷,立下辉煌战功。
1985年,中央根据李九龙的亮眼表现,将他破格提拔为济南军区的司令员。
巧的是,这一年,梁光烈也“转正”了,成为20军军长。
20军隶属于济南军区,所以李九龙就成为了梁光烈的顶头上司。
李九龙很器重梁光烈这个“后起之秀”。
梁光烈担任20军军长期间,李九龙还允许他去国防大学,和河南大学党政干部班进修学习,提醒他不要安于现状,要继续学习,为国效力。
1990年,李九龙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
他带着妻儿去北京赴任的时候,只背了几个小包裹,连一辆车都装不下,这让开了几辆大卡车过来接人的同志惊讶不已。
谁能想到,举家搬迁的副部长,行李只有这一点啊?
一个从农村来的小战士,盯着那几样东西看了又看,脸上满是震惊。
“放鸭师傅的鸭棚里还有三挑哩。一个堂堂的大军区司令员,就这几样东西,不是我亲眼所见,根本不敢相信。”
小战士说。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李九龙在部队时,没人敢给他送礼物。他去某个地方上任,行李也少得可怜,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个提包。
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朱成友对李九龙的行为啧啧称奇,称他是时苗留犊,一尘不染。
其实,看完梁光烈和李九龙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点。
总结起来,是一个所有革命前辈都具备的特质:纯粹。
这种纯粹,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是对信仰和梦想的忠贞。
梁光烈和李九龙的一生,都在诠释这种纯粹精神。
他们是共和国的伟大开拓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纯粹精神,也将永远留存,成为中华民族最光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