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衡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石,不仅见证了文明的进步,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著名计量学家吴承洛首开中国度量衡历史编纂之先河,在其著作《中国度量衡史》中论述了自黄帝时期开始至20世纪30年代近5000年中国历代度量衡制度的标准及变迁。这部学术经典的最大特点是引用古籍资料齐全、条理清晰,它建立起了中国度量衡史体系,是研究中国度量衡史的必备参考书籍。
吴承洛通过对大量古籍文献的梳理,为我们还原了不同历史时期度量衡标准的真实面貌。无论是先秦时期古朴的度量衡初态,还是秦汉大一统后度量衡制度的规范化,亦或是唐宋时期度量衡在经济繁荣下的进一步完善,直至明清时期的复杂变化,每一个阶段都在书中得以清晰呈现。它让我们看到了度量衡不仅仅是简单的计量工具,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政治层面,度量衡的统一与规范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中国度量衡史》向我们展示了历代王朝如何通过制定和推行统一的度量衡标准来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稳定。例如,秦朝统一度量衡,这一举措对于消除六国分裂割据所遗留的经济文化差异、巩固新兴封建政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吴承洛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度量衡在国家政治架构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中国度量衡史》对各个时期商业活动中度量衡的应用有着细致入微的描述。无论是市场上的交易、税费的征收,还是手工业生产中的计量,度量衡的准确性和统一性都直接关系到经济秩序的稳定。它如同经济发展的脉搏,跳动之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繁荣与衰败。例如,唐宋时期度量衡的精细化发展,为当时高度发达的商业经济提供了可靠的计量保障,推动了商品流通和贸易的繁荣。
在文化领域,度量衡也有着独特的印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书中对于度量衡与天文、音律等方面关系的探讨,让我们领略到古代中国人对于世界万物和谐统一的追求。度量衡不仅仅是数字和器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着古人对天地人和的深刻理解。
吴承洛的《中国度量衡史》,其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对于我们当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度量衡的标准化和统一化依然是经济、科技等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石。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巴黎签署了政府间协议《米制公约》(The Metre Convention),成立了米制公约组织。1999年10月,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以米制公约的签约日——5月20日作为世界计量日。2024年5月20日是第25个“世界计量日”,本次全球主题是“sustainability”。在中国,我们的特别主题是“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突显了计量在提升生活质量和保护全球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限量10本 5折优惠98元49元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