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公布了第二批共6家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苏州市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近年来,太仓市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互动与合作日益加深,通过建立产教联合体和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策略,成功塑造了产教融合的新模式,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整合。

打造本土化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即就业”

太仓是著名的“德企之乡”,30多年来聚集了500多家德资企业。根据中国德国商会调研,人才是德企落户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2001年,在中德两国政府共同推动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建立,开启了太仓双元制教育本土化之路。20多年来,这种“一头连着职业学校、一头连着实训企业”的培养方式,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成为太仓对德合作的亮丽名片。


图源:太仓发布

今年暑假,9名来自省太中专的双元制学徒在海瑞恩培训中心度过了愉快的假期生活。除了学习专业的技能知识,他们还要进行内部周转的小型订单的生产,以便快速熟悉生产流程。从2013年开始,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与省太中专合作开启了双元制学徒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方式累计培养了近400名高技能人才。

双元制与普通职业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定岗。学生在与心仪的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后,就已经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根据海瑞恩和省太中专的合作项目,学徒们不仅能考取AHK技能证书和德语证书,还将按照赴德国总部进修的目标进行选拔和培养。到今年底,海瑞恩资助出国的学徒将达到24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德国总部新项目、新技术转移至国内时,马上有相应的技术人才接手。

据了解,“双元制”培养的学徒,上学期间有明确目标,学习特定技能,不少实现了招生即招工、进园即进企、毕业即就业,较好满足德资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反哺了太仓产业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双元制”本土化推广,大批德国企业因此落户太仓,形成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相生相伴、互惠共赢格局。

如今,太仓已经构建起了中专、大专和本科多层次有序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政行校企”四轮驱动的本土化培养模式,成为中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

开发人才管理一站式平台,“进园即进企”

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大量在生产一线训练有素的员工。为了促进就业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围绕“双元制教育服务产业”和“双元制教育产业化”,今年5月30日,全国首家中德双元制职教产业园在江苏省太仓市正式揭牌,超20个合作院校、企业培训中心、专业培训机构签约落户,将为太仓产业升级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图源:太仓发布

苏州市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建设期三年,倾力打造占地148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培养德国标准技能人才5000人次。目前已入驻如德国客尼新能源汽车职业培训中心、AHK学院等优质职业教育供应商,以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院校等各类合作项目,初步形成了职业教育产业生态。

同时以“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为载体,服务太仓高新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工业母机三大产业创新集群,重点打造双元制人才培养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链及中德产业融合服务链。


图源:太仓高新区发布

据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双元制学院副院长郑爱权介绍,根据企业的反馈,健雄学院输出的3000余名双元制技术人才中,毕业5年以上的65%的人员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部门领导。

未来,苏州将以此次入围“2024年新设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契机,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丰富建设内涵,确保建设质量,加快构建职业教育服务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布局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推动职业学校扎根区域、融入产业,为全国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经验。

文/孙一鸣

资料来源:太仓高新区发布、太仓发布、太仓市人民政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