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1月23日从江苏省文物局获悉,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东山村遗址又有新发现。其中,崧泽文化晚期高等级大墓M125的发现填补了环太湖流域没有该时段大墓的空白。



崧泽文化晚期高等级大墓M125航拍图。(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上承马家浜,下继良渚,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东山村遗址位于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街道东山村,西依香山,北临长江,是一处以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堆积为主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2010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3年以来,围绕明晰遗址内部布局和确认遗址宏观结构两个方面,考古工作者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红烧土堆积4处、墓葬17座、房址1座、灰坑20座、灰沟1条、水井1口。

据介绍,最新考古主要收获有三点,一是崧泽文化高等级墓地范围扩大到2000平方米以上,整个崧泽文化墓地的范围在13000平方米以上,新发掘并清理出崧泽文化高等级大墓和中型墓葬共17座;二是第一次揭示出崧泽文化晚期高等级大墓,进一步彰显了东山村遗址在崧泽时代从早至晚长时段的兴盛与发达;三是遗址首次揭示出崧泽文化时期的红烧土祭祀广场和若干祭祀坑,是社会发展复杂化的高度体现。



东山村遗址发现的崧泽文化红烧土祭祀广场和大中型墓葬航拍图。(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专家认为,此次考古新发现再次实证了东山村遗址是“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性遗址。东山村遗址目前已揭示出崧泽文化高等级墓地、大型房址、红烧土祭祀广场、祭祀坑以及大型墓葬与小型墓葬实施分区埋葬等重要遗迹,显示出存在有高于一般聚落且稳定的政治实体。

“我们可以就此想象,此时的东山村社会已进入古国阶段,遗址的规格和发展程度正如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所评价的那样,是同时期遗址中的‘崧泽王’。” 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说,东山村遗址的新发现对深化“古国时代”的认识、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及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记者蒋 芳 邱冰清)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崧泽文化晚期大墓: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地理发现

崧泽文化,作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阶段,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关注。这一文化阶段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距今约6000至5300年,是连接新石器时代晚期不同文化阶段的重要桥梁。

崧泽文化晚期大墓的发现,是近年来考古学界的一项重要成果。这些大墓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复杂性,还提供了关于崧泽文化晚期丧葬习俗、社会分化以及物质文化的宝贵资料。

在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河浜遗址,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多座崧泽文化晚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以F1为中心或源头随时间早晚向外扩散排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墓地布局。F1位于墓地中心位置,被推测为举办祭祀活动的公共场所,其周边分布的灰坑为祭祀活动遗存。这种特殊的空间布局和祭祀活动的存在,表明崧泽文化晚期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组织性和宗教性。

崧泽文化晚期大墓在墓葬规格和随葬品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特征。大墓规模通常远大于小墓,随葬品极为丰富。除了常见的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外,还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随葬品,如猪下颌骨和鹿上颌骨等,这些可能是作为个人财富的象征。此外,大墓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崧泽文化晚期大墓的发现,还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分化和贫富差距的存在。大墓与普通小墓在墓葬规格和随葬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还反映在社会地位和权力分配上。大墓的墓主可能是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或贵族,他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权力,而小墓的墓主则可能是普通民众或社会地位较低的人。

崧泽文化晚期大墓的发现,对于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崧泽文化晚期丧葬习俗、社会分化以及物质文化的宝贵资料,还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这些大墓的存在也进一步证实了崧泽文化在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崧泽文化晚期大墓被发现和发掘。这些新的发现将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崧泽文化及其历史背景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也将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程家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