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假学历事件愈揭愈多。继早前有报道揭发多宗透过中介取得虚假海外学历,以入读本地大学的事件后,最近澳门科技大学又发现24名持香港DSE成绩的学生,涉嫌以假资料报读及注册入学。澳门和香港当局均已报警,严肃处理,以遏止歪风,值得点赞。
以虚假DSE成绩或会考成绩报读大学,过往闻所未闻,事件自然引起社会高度的关注。假学历假成绩事件接二连三发生,难免令人忧虑会否对香港教育,尤其是在打造国际高等教育枢纽的进程上,带来负面冲击。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庆幸”事件亦证明了香港的大学和香港DSE成绩的吸引力和认受性相当高,所以才为不法分子带来了“商机”。
证书防伪特征须通报海外
随着全球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普遍都在追求高学历,以至假学历假成绩在全世界均有愈演愈烈之势,香港实在“吾道不孤”。因此,我们不妨参考内地及其他国家在打假问题上的经验和做法,以为借鉴。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防伪认证服务。在防伪措施方面,考评局发出的DSE成绩通知书和证书,均具有多重防伪特征,包括采用有浮水印的纤维纸张和以微缩印刷技术打印的字样等。但据了解,有关设计的具体详情,只通知20多间本地与非本地大学、院校及联合招生机构。故此,笔者建议考评局主动将有关资料提供予更多海外大学和机构,提醒他们注意。
在现阶段,笔者认为毋须再增加防伪特征,因为技术再好,也难做到如货币般精细,即使做到,成本也相当高。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提高防伪技术会令成本上涨,最终导致考试费上升。要知道,绝大多数的DSE考生都是本地学生,若为了防范少数外地学生造假,而要令本地生付出额外的代价,实在有欠公允。
况且“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即使增加防伪设计,不法分子亦可仿制。因此,最稳健的做法,还是向考评局申请印发“成绩证明函件”,以证明考生成绩的真伪。
其次,加强精准宣传。笔者建议考评局借势发表声明,同时定向发信给认可香港DSE成绩的本地和海外院校,主动出击,提醒注意。目前,文凭试资历已获全球院校广泛认可,涵盖英国、澳洲及纽西兰、美国及加拿大、亚太区与欧洲多个国家/地区,包括逾300所德国公立读大学、76间奥地利院校/大学的指定学科,以及145所内地高等院校及约130所台湾高等院校等。
第三,必须严打歪风。笔者十分欣赏澳门方面立即报警,香港当局的反应也很快。据报,澳门司警公布已拘捕4名涉案大学一年级生,其余20人则已潜逃。相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打,从严执法,造假歪风应该可以遏止下来。
狙击不良中介打大老虎
第四,借鉴外国经验。英国有一个由多个主要考试委员会组成的联合平台(Joint Council for Qualifications JCQ),负责制定统一的考试和监考标准,该平台虽不负责鉴别成绩真假,但亦高调处理假学历事宜,包括转载了BBC一篇有关假学历的深度采访,并要求社交媒体关闭兜卖假学历的广告,实行严格打假。
第五,打击不良中介。针对提供假学历假成绩的中介,如果这类公司的IP在香港,有关方面可用意图制造虚假文书或虚假陈述来执法,甚至严打几只“大老虎”,以正视听。如果该类公司在内地,由于内地互联网受网信部门严格监管,上网基本采用实名制,必定能够将不法之徒抓出查办。如果该类公司在海外,就封锁网站。
至于有关大学假学历的问题,笔者留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假冒香港的大学学历者不多,原因是香港地方细小,只要向发出证书的大学查询,便可轻易得到鉴证;内地由于有学信网这个统一中央平台去鉴别公开考试成绩的真伪,亦无人够胆假冒。至于海外大学,最顶尖的大学例如英国罗素集团名校、美国长春藤院校等,无人能够轻易冒认;水平最弱的所谓“野鸡大学”,由于缺乏竞争优势,亦甚少人假冒。因此,多数伪冒者都会假冒“次一等好”的大学,而雇主和大学一般都疏于防范。
仿效内地设“学信网”验证
虽然目前学术资历评审局亦有提供学历鉴别服务,根据该局上年度的年报披露,总共识别到22宗申请是涉及虚假学历。但评审局本身职责非常繁重,包括为香港高等教育机构的新课程进行学术评审,以及评核非本地学历相当于资历架构的级别,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专职负责外地学历查、验证和认证的专用平台,一如内地知名的“学信网”平台。
随着全球社会普遍都在追求高学历,即使其他国家,也同样面对假成绩假学历问题,这不是香港独有的现象,加上人工智能将愈来愈先进,造假技术必愈趋尖端,所以我们需要有心理准备,打假将会成为一项长期的常态化工作。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港版“学信网”平台,让证书持有人先在平台取得相当于公证的认证审核,然后以该认证文件进行应聘或报考,一来方便雇主鉴别学历真伪,二来大学亦可节省行政成本,既是一举两得,亦是大势所需。